2011-02-07 16:15:57翠玨軒

企業家的哲學

企業不僅是經濟增長源,而且是人才培養庫,出人才出英才的學校和搖籃。 企業家是推動世界前進的人。 今天能夠推動世界前進的,首先是企業家。 尤其是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先進企業家。

沒有一個領導者、管理者,可以說不需要研究管理的這門學問了。 各行各業都有管理。 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管理。 上班的人有時間管理,家庭主婦有家政管理,父母有孩子管理,靚女的服裝管理、美容管理也很不簡單哩。

現代企業管理實際上就是如何將企業有限的資源去做最適合的調配、最好的運用,使個人和組織有效地整合,以提升並達成本組織(本集團、本公司)的目標(生產力)及全體成員的個人的滿足。 於是乎各種管理方法不斷創新,層出不窮。 從生產導向、行銷導向、財務導向,一直到現在的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導向。 其實,我想,一個企業家最大的本錢是知道什麼地方有你需要的資源。

美國現代管理大師彼得·杜魯克(PeterDrucker)有一句名言:“管理的精髓不在於'知'而在'行'。”這個'行”,說得很有意義。指出了它的動態性、變化性、實踐性。

人的素質,分五個層次:體力、技能,智慧、創造力、勇氣。 除了前面的體力、技能,後面三個,都屬於人的心靈,而技能的發揮,也離不開心靈狀態。

從組織行為學來說,從最早的羅伯特·歐文(RobertOwen)到泰羅(FrederickW。Taylor)梅約(EltonMayo)以及後來的行為科學、X理論、Y理論,都重視人的行為、人的因素,人的特性了。 這時開始,對人,作全面的認識了。

公司——Company,就是指“一群夥伴”,即夥伴關係(agroupofcompany)。 其實,朋友是夥伴,合作者是夥伴,夫妻不也是夥伴嗎? 可見,這就是一種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是親密的互助關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認同、感情聯繫、互助關係,是很微妙的。 我們哪個企業沒有製度? 有些問題,制度可以解決。 有些問題,有製度也解決不了。 解決不了的,就是這種微妙性。 可見,我們不但要研究這種微妙性,而且要保護這種微妙性,發揚這種微妙性。 一旦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這種微妙關係喪失了,反而事情還不好辦,也辦不好.

新勞動合同法出來了又能夠改變什麼呢。 現在的年輕人的工作倫理有了很大改變:不再願意長期為單一的老闆效力,沒有終身受僱、終身服務的觀念,把工作當作生活主要目標的只有30%,女性只有19%。 甚至有3/4的人,只要找到更合適、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就想走人,更換工作。 只重視短期的,馬上可以實現的效果,而忽視明天的長期效應。 過去是為生活而工作,今天把工作只看成是生活的一部份。 熱愛工作,真誠工作的已經越來越少了。 喜歡新奇,追求變異,心態浮躁,妄念太多,對工作的自覺降低了。

當老總,做老闆,就是在調整最佳的人與人之問的關係。 你調整好了關係,就是靠關係掙錢,你沒有最佳的關係,你就不可能掙錢。 你和資源的關係,產品(商品)和市場的關係,公司和顧客的關係,你和競爭對手的關係,老闆和員工的關係,上下級關係,部門與部門的關係,社區關係,這不都是關係嗎? 你能忽視這些關係嗚?

儒家講三綱五常,講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佛教倫理觀則不然。 而佛教倫理的核心是講人與佛的關係、人與人(眾生)的關係、人與自我的關係。 其實“人與自我的關係”,才是最本質的一個核心。 在我看來,人與佛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都是人與自我的關係的一種折射。

宋代有位大理學家程頤(伊川先生),他一生反對佛教,但當他到了廟裡看到出家人的行住坐臥,突然大吃一驚,說:“三代禮樂,盡在此矣”。 中國古代傳統的儒家的倫理,人生理想,社會理想,他在佛門看到了。

傳說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剛生下時,周行七步,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是誰? 作何解? 這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榮格(CGJung)心理學中有一道公式:I(我)+We(我)=FullyI(完整的我)。 這個FullyI,才是真正的我。

沒有一個大寫的WE(公司、組織、單位),“我”的任何夢想、希望、成功,都是假的、空的,要成為一個FullyI,沒有強大的WE,是不可能的。 有了強大的WE(我們),才有強大的I(我)。 電影《斯巴達克斯》中有一個精彩的細節:羅馬執政者克拉蘇,把被俘的幾千斯巴達克起義戰士集中為一個“方陣”,對他們宣布說:“只要你們把斯巴達克斯交出來,你們就不會死,免除釘在十字架上的懲罰。”經過一段沉默之後,斯巴達克斯站起來說:“我就是斯巴達克斯”。 接著,他身邊的人說,“不,我才是斯巴達克斯”……一分鐘內,全場幾千人都說:“我是斯巴達克斯。”這是歷史上著名的“斯巴達克斯方陣”,這是鐵一般的組合。

企業就是組合、組織、合作。 誰的組合? 人的組合。 組合靠什麼? 靠人的凝聚力。 組合的核心就是凝聚力。 而企業家? 就是哪個通過決策,使經濟要素不斷優化組合,而為企業創造利潤並保持持久競爭力的人。

企業家的決策、策劃,沒有員工的凝聚力和執行能力,那就只能是紙上談兵了。 所以,員工的學習能力,員工面對問題的自我內省能力,這就是最重要的企業倫理。

不提任何問題,不談任何條件,不顧一切地把服務送到客戶手上,你能做到嗎? 企業家的責任就是找到和培養你手下的羅文。 這就是“我”的啟示。 不把責任推出去,而把責任承擔起來。 責任從哪裡來? 責任就從關係來。

這個“我”,就是人的主體、人的自性,人的最寶貴的資源——心的開發。

古代有一個故事:因戰亂,一群逃難的人,來到一座果園。 樹上結滿了果子,果園的主人也逃走了。 大家又飢又渴,紛紛去採果子吃。 獨有一個人坐在牆角, 不採不吃。 別人來對他說:“這個果園,是沒有主人的。”那人回答說:“果園沒有主人。你自己的心,有主人嗎?”

其實,人的心念,是很怪的。 人往往做不了自己心念的主。 人對自己心裡的念頭,往往沒有自由。 你既無法控制它,它又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該想的, 想不出,它不來。 不該想的,不請自來,擋也擋不住。 念念相續,念念不斷。 在旁觀者看來,也許會認為這個人的念頭、想法、行為,太離譜,太不合情理,太出格,可是在他本人卻認為他那個念頭是不可替代、不可動搖的,自我感覺良好。 這個世界為什麼複雜? 這個社會為什麼複雜?

就因為人的內心太複雜。

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的洞中面壁九年,他為了等一個人。 這個人來了,立雪,斷臂,向達摩求取安心之法。 達摩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 慧可想了半天說:“心,找不到啊!”達摩說:“我已替你安好了。”慧可當下得悟。

企業管理的全部學問和佛教的全部學問一樣,就是“心”的學問。

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從時間上,貫通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無盡。 空間上,心包太虛,量週沙界,廣袤無邊。 心,實際是人的本體,宇宙的本體,是人的生命狀態,是人的整個生命的活動。

人是管理哲學的核心。 對人心的發現、調適和淨化,才是企業的真正無形資產。

寫字樓常常的問題就是等電梯。 越來越多的人,會抱怨電梯的服務效率太低,尤其上、下班高峰期更糟。 等電梯的人,只因為等得乏味無聊,心情煩躁,其實等的時問並不長,只是無事可做,就覺得時間太長。 電梯廣告的出現讓大家時間打發掉了,心情也平和了,還出現了中國最大的電梯廣告企業。 呵呵,其實矛盾原來還在自心啊!

一個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就是讓你的員工安心靜心。

混亂、無序,自然減少了。 心調適好了,你的領導藝術臻於化境了。

佛向心中求,低頭練內功;企業的內功就是凝聚力。 內功就是情緒健康,心靈健康,思維摸式的健康。 清洗情緒,清洗思維模式,就是內功,就是倫理關係。 出現了情緒污染,怎能不清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