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1 22:11:40吉立

教育應與經濟同步改革

台灣應該從義務教育開始,進行大幅度的改革,逐步擺脫台灣幾十年來專制威權留下的遺續台灣應該從義務教育開始,進行大幅度的改革,逐步擺脫台灣幾十年來專制威權留下的遺續

【on.cc東網 作者:妖西 實踐哲學家】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總算讓民進黨再一次執政,而且還是立法院過半的完全執政。相信蔡英文總統此刻壓力很大,台灣在馬英九執政7年半的「蹂躪」之下,百廢待舉,經濟、政治、社會民生各方面都有太多事情需要蔡總統從現在開始就準備與安排。


對一般民眾來說,最關心的主要還是經濟民生問題。雖然新國會產生的時間先於總統就職,但大家對於立法院長是誰的興趣,肯定比蔡英文總統將如何解決低薪、出口衰退、房價高漲以及食品安全的問題要來得低很多。

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蔡英文總統要避免犯下歷來台灣多數領導人都曾犯下的錯誤:短線思考,施政缺乏系統性規劃與完整願景。

社會學3大家之一的艾彌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認為現代社會具有「有機」的特性,跟有生命的生物體一樣,存在細緻的分工與連帶關係。在這樣的觀點下,基本上不存在可獨立於其他問題之外的社會問題,各種社會問題彼此牽連,牽一髮而可能動全身。

經濟問題也是如此,不自外於政治與社會民生問題,所以不會只是簡單地發發消費券或減稅,經濟就會變好。要讓台灣經濟變好,需要的是跨領域的整合方案,而非依賴單一領域的專業。

台灣經濟的問題最常聽見的答案是: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

鮮少有人連同其他,比方說教育問題,一併進行整體的思考。但事實上,教育系統培育出的人才能否回應新政治與新經濟連動發展的需求,是產業結構轉型能否推動成功的關鍵。

我的看法是,台灣應該從義務教育開始,進行大幅度的改革,逐步擺脫台灣幾10年來專制威權留下的遺續,針對歷史、地理、公民以及語言/語文教育的教材內容進行改革,深化台灣主體的認同,同時,透過課程的設計與安排,提升學生團體合作、人際溝通、情緒控制以及自我探索和認識的後設認知能力,進而培養人格的獨立性。

此外,政府也應提出政策,針對家庭教育的品質的提升,推動家庭內部的民主化,強化父母對人權的認識與重視,與義務教育的改革做搭配。

相信這樣的改革,才能真正有效回應產業轉型與升級的人才需求,將台灣帶向另一個富裕強盛的新階段。

ynews:mark=blog         

on.cc東網

部落客

洞察時事、依歸民意,網羅最佳作者,提供多元觀點,盡在東網台灣評論。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