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23 00:37:58333

通貨緊縮還會維持十年!?

本文:

記得大概十年前,我曾經喊出「通貨緊縮」即將來臨,並會維持長達二十年以上,當時全球景氣正處上升軌道,投資熱潮澎湃,幾乎沒有人聽得進去我的忠告,甚至嗤之以鼻。

近幾年各國經濟被通貨緊縮打得焦頭爛額,很多政府央行束手無策,證明當初的看法並沒有失準,即使現在利率由谷底翻升,原油價格居高不下,造成消費者物價指數蠢蠢欲動,但我認為通貨緊縮仍舊是揮之不去,至少未來十年不會出現任何改變。

支持我通縮論點的,主要是「科技的不斷進步」、「前共產國家廉價勞工的釋出」和「全球化」三個原因。一九七○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日本首先利用「輕、薄、短、小」的觀念,不但產品功能更好,而且運用的資源更少,使得日本得以掙脫一國經濟成長須耗費大量天然資源才能成長的桎梏。

前共產國家需求

原物料、航運股欲小不易

八○年代這個輕薄短小的觀念很快就普及到全世界,儘管經濟還是持續成長,但石油和原物料的消耗量卻逐年遞減,石油價格因而暴跌,還一度從每桶四十四美元跌到七美元。進入九○年代後,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類可以在虛擬空間完成許多經濟活動,且效率更高,資源節省的效益難以估計,通貨膨脹變得遙不可及。

接著,由於資源愈用愈少,歐美國家不少原物料業者如鋼鐵廠紛紛關掉,整個產能幾乎停頓萎縮了二十年,直到共產主義國家一一垮台,在建設上為了急起直追工業國家,開始大量購買原物料進行改造工程,龐大的建設需求自然讓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這也是我未來十年仍看好原物料股的主要動力,而負責運送原物料的航運產業,股價自然水漲船高。

原物料價格上揚,雖有通膨的隱憂,但這些共產國家,包括中國,占全世界約有五成人口,其所釋放出的廉價勞動力,讓企業的生產成本反而降低,回饋在產品售價自然不易上漲,因此我認為通膨不易發生。

政策造成假需求

台灣房地產面臨崩盤危機

去年石油價格飆高,從二十美元上漲至五十美元以上,漲幅超過二五○%,房地產喊漲和保值的聲音響徹雲霄,尤其台灣房地產已經走跌了十五年,遠遠超過專家所稱「七年一循環」的認知,很多人樂觀預期房地產早晚將走出空頭,但他們萬萬沒想到,台灣房地產快則半年,慢則兩年就會面臨崩盤。

房地產此波上漲,最大的原因是政府推出的優惠房貸與土增稅減半政策,讓買賣雙方的成本降低,造成假性熱絡的現象,雖然現在成交市況有降溫的現象,不過有人卻喊出三通後,將吸引大陸居民來台購屋,未來房地產榮景可期,問題是,台北地價那麼貴,誰要來買?

雖然香港九七年回歸大陸後,因為中國居民南移使得房地產價格走多,然而台灣和香港不同,原因有四:第一,香港過去是殖民地,屬英國租界,和台灣與大陸因敵對關係而分隔兩地情況不同;其次,香港和中國的土地是相連的,有地理上的優勢。

第三,英國當初要將香港歸還中國,雙方之間談判時間長達十五年,兩邊的居民早有心理準備,彼此已有充分的認識,而且香港很多居民是文革時期逃過去的,普遍都和中國內地有深厚感情,而台灣因為相隔五十年,反而顯得陌生,雖然十年前台灣就有人到上海去置產,不過真正絡繹於途,也是這幾年才開始,因此要讓中國居民來台購屋,除了價格外,時間的醞釀也是一個重點。

第四,三通之後,中國居民可以到台北,然而台北不像上海、香港有國際化的格局,而且前者的房價還高於後兩者,毫無魅力可言,中國居民自然會興趣缺缺。

對照上海的現況,台灣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程度加深,生育率不斷走低,生兩個小孩以上的夫妻日益減少,和過去一個家庭動輒有十個以上的兄弟姊妹不同,在需求滑落的態勢下,投資客最後一定會發現根本賺不到錢,等到發現套牢殺出時,房地產價格的崩盤勢必發生。

承受電子業呆帳

金融股上漲空間遭受壓縮

和房地產最相關的就是金融類股,金融業過去不斷承受營建業的壞帳,導致營運沒有起色,近來雖然打銷呆帳頗具成效,不過,金融業緊接著將面臨科技產業淘汰賽下的呆帳。

科技業自網路泡沫後大跌,只有具備管理能力、領先技術的公司才能生存,過去那些靠景氣擴張而雨露均霑的公司,除了股價跌之外,甚至會活不下來,放款給電子公司的金融業,難免會受波及,加上台灣現在仍存在overbanking(銀行過多)的惡性競爭,我認為金融股不會有太大上漲空間。

人民幣不升反貶

熱錢回流美國致亞洲走弱

過去一年,預測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以及石油、黃金漲價,是國際金融市場的熱門話題,我的看法不同,反而覺得人民幣不會升值,還會貶值。

人民幣為何要升值?包括美國在內,均認為中國每年賺取大額的貿易順差,幣值有調整的必要,可是中國的順差金額,有大部分來自於外商創造,而外商中有一半是台商,順差來源幾乎都是人家的錢,不像日本在二十年前的外匯存底累積,是靠本身的技術賺來的,兩者不同。

再者,中國人民銀行堅守匯價不讓人民幣升值,熱錢進來多少就給多少人民幣,無限量供應籌碼,以靜制動,等到熱錢按捺不住,集體逃離中國市場,沉重的壓力反而會讓人民幣走貶,尤其近來企業在中國的生產成本增加,已有將資金轉往東南亞的跡象,屆時變成逆差、甚至大逆差都不無可能,人民幣升值的條件自然就會更加薄弱。

現在美國已開始升息,這種「收銀根」動作所引發的美元回升,將使得熱錢回流美國,亞洲將因為資金喪失而「沉下去」,美國雖然有雙赤字的問題,但基本面仍然強勁,我預期今年亞洲景氣應該是先下後上,台股自然無法置身事外。

投資這件事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投資機會來了就要抓住,尤其要有堅定的意志,我個人的生活態度,如同和尚或神父的規律生活一般嚴謹,而且完全隔絕外界干擾,雖然我離開職場已有一段時間,但我現在每天都像在打仗,即使沒有工作上的刺激壓力,但自律性更強。記住!投資市場不能太多失敗,否則要再起來必須花費更多的心力。(2005.2.21,今周刊整理,劉焜滉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