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11:34:58其石山人

菩薩行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何謂菩薩行?

要瞭解什麼是「菩薩行」,就得先弄清楚什麼是「菩薩」?我們看到經典的記載,菩薩沒有一定的身分;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為出家比丘、國王、王子、居士乃至鹿、牛、象、鵝等動物,都被稱為成佛的因行,也就是修行菩薩道的階段;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等諸大菩薩也是如此,他們以種種身分和形相,在世間救苦救難,當眾生需要什麼樣的菩薩,他們就以那種形相,出現在他們四周和中間。

因此,菩薩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常以凡夫的形相,在世間隨緣化眾的修行者。所以,「菩薩」主要是發了菩提心的眾生,而不拘於特定的形相,凡能已發「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的菩提心者,便會誓願學習慈悲與智慧的菩薩行。以此可知,人人都可以成為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

把「止惡、修善、度眾生」的菩薩行,具體落實在生活裡,就是一套與他人、與自己相處的方法。也就是說,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常起尊重、感恩、讚歎、奉獻的慈悲心;與自己相處時,則常生起慚愧、懺悔的精進心和清淨心,你就是修學菩薩行的初發心菩薩。

特別要強調的是,慚愧不等於自卑,懺悔不等於後悔。我們在檢視自己的心念和行為時,如果對當做而沒有做的事感到慚愧,就會激勵出下次努力去做的決心;對於不當犯而犯、甚至一犯再犯的錯誤,若能心生懺悔,一方面可以懸崖勒馬,及時改過,一方面也可以勇於承擔後果,不會狡辯諉過、推卸責任。因此,慚愧的心、懺悔的心,是積極的自勉自省的行為,跟自慚形穢、自以為處處不如人,或是不斷犯錯又不斷後悔,是絕對不相同的。

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我們這些發了菩薩願的凡夫,是初發心的「嬰兒菩薩」。嬰兒,本來就是要在跌跌撞撞,倒了再起,起了再倒之間,慢慢學習、漸漸成長。所以,不要怕犯錯,更不要怕能力不夠;只要方向確立,心意已定,一日比一日更進步,就一定有成就圓滿的一天。要知道,初發心難,維繫住不變不退的長遠心更難,一曝十寒的人太多太多了,能夠持之以恆,才能實踐菩薩精神。


本文摘自法鼓全集《人行道》p. 0033

上一篇:無我,不分別

下一篇:法爾如是

Camille 2020-12-27 14:06: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W5-H3JBSo

這篇說得清楚,與您分享

版主回應
事實如此,那些都只是象徵意義,佛在心中莫遠求! 2020-12-28 10:13:30
amie 2020-12-22 18:15:06

http://www.amtb-la.org/muxijinghua/FoLiTanJiu/BoRuoJingTuLiangMenDaYi.htm

上文請以「空」了解「無」。

版主回應
題目太大,請容許我用一整文章的篇幅來回應。 2020-12-23 04:39:03
Camille 2020-12-22 16:46:55

緣起性空,一切生成只是一時因緣之聚散
所有「有」,皆起於「無」
明心見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版主回應
因緣生、因緣滅,諸行無常,故是「空」義。

貪有而實空,抓不住,所以會產生苦的情緒。

明白一切本來都是「空」的產物,不執著(不住)這些假有的人事物上面(包括自己),這時即能回復「空」(本心)的狀態。
2020-12-23 04: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