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1 07:53:32其石山人

中美學生大不同



轉載自《世界新聞網》■原作者:樂維
January 06, 2014 

我教的八年級學校規定用「標準中文」第三級第二冊。

教材上有一篇課文〈沉默〉,講的是一位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問學生,爸爸媽媽是不是記得你們的生日?學生答,當然記得。又問,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是不是給你們生日禮物?學生答,當然給。正當大家興高釆烈地議論爸爸媽媽給過什麼禮物的時候,老師突然問,你們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結果學生一下不作聲了,慢慢地有幾個人舉起了手。老師又問,有誰給爸爸媽媽送過生日禮物嗎?教室一片沉默,沒有人舉手。老師從學生的沉默中感到了學生心理受到震撼,在反思。她因勢利導地教育學生應該感激父母的愛,而不是只是理所當然地接受。不久,一些家長告訴老師,他們的孩子知道關心他們了。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問了課文裡老師問的同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你們父母的生日嗎?」結果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想,會有一些孩子知道,但沒有想到全部都知道。又問:「你們給爸爸媽媽送生日禮物嗎?」結果又是全部舉起了手。這輪到我沉默了。這篇課文原本的教育目的好像一些就沒有了,因為這些孩子都知道應該給父母慶祝生日。那對這篇課文我應該說些什麼呢?

靠著長期觀察與思考中美文化差異,我很快理出了頭緒。我告訴學生,在中國的家長對孩子很疼愛,在物質上百般滿足,要什麼給什麼,自己吃苦也要孩子好。但是在學習上卻抓得很緊。父母普遍覺得沒有必要告訴孩子自己的生日,而自己也不做生日或草草了事,更不會期待孩子的禮物。因為他們的生活的重點就是孩子。孩子們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知道應該送生日禮物給父母。而在美國長大的中國孩子,即使父母不告訴自己的生日,但美國同學重視父母的生日行為,也會影響中國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應該給父母送生日禮物,以表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謝。這樣一解釋,學生們就懂了。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懂,而是背後的文化差異引起的不同思想和行為。



另外一篇〈鄰居〉的課文則是兩個中國鄰居互送禮物的故事。說的是趙家與王家住對門,趙家是南方人,會做糯米酒,每次做了送王家一碗。王家是北方人,喜歡做餃子,每次做了也送趙家一碗。有一次,王家發現趙家的糯米酒用的是大碗,就在送餃子的時候用了更大的碗。趙家則用更大的碗送糯米酒來回應。結果兩家由碗變成了盆,根本吃不了。搞得王家提心吊膽怕對方用缸送酒,因為趙家有一口大缸,說要是送一缸糯米酒,他們得吃到什麼時候啊?最後兩家心照不宣地又改回用碗送,結束了這場「無聲的競爭」。

這篇課文很有中國特色,給中國長大的孩子的教材,是很不錯的,他們很容易理解為兩家競相用大容器送東西背後的心理狀態。但對於美國長大的孩子來說,他們完全不理解這後面有什麼巧妙的心理。過去我也沒有意識到美國長大的孩子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所以只在字面上解釋,也沒有學生問起。但去年當我讀完了課文以後,問學生:「你們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越送越多嗎?」學生們一臉茫然,紛紛搖頭。我才突然醒悟,他們根本就不懂這背後的原因。於是我向他們解釋中國人好面子,好揣摩的心態,常常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了。學生們才真正搞懂了課文要表達的意思。


(寄自新澤西州)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中美學生大不同 


武漢市第六中學

高中入學面試問6位親人生日
近9成學生答不出來

《大公報》 2014-01-19

  「請說出你六位親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並不是在做家庭成員調查登記,而是一道高中的入學面試題。

  就是這一道看似簡單卻出乎意料的題目,令200余名前來報考的初三學生張口無言,近九成學生答不出來。不但學生面試成績受影響,一旁陪考的家長也尷尬不已。

  17日發生在武漢市第六中學國際部招考現場的這一幕,或許並非個案。過度重視學習成績而忽視家庭親情教育,父母與孩子缺乏溝通交流,都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當下社會面臨的新考題

  每年過生日時,父母總會用各種方式祝福孩子,甚至不惜花費重金買禮物,但為啥孩子們卻記不住父母的生日?


  記者為此采訪一些沒答出這個問題的學生,他們自己也覺得很慚愧,「不要說讓我給父母慶祝生日了,就連他們具體是哪一天過生日,我的確都不知道。印象中,好多年他們都沒過過生日了。」一考生說。

  「在西方,孩子與父母之間就像朋友一樣,談起對方都會有許多話要說,父母與孩子應該成為最知心的人,而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參與面試的外籍教師Steven說,中國孩子對這類問題「反應遲鈍」令人有點吃驚和不解。


武漢市第六中學入學考卷之一:



壯陽藥 2014-02-08 15:59:22

這個還真的是不錯的,哈哈

版主回應
華人和北美白人的教育觀點不同,一邊是高壓填鴨式揠苗助長,另一邊則讓孩子自由快樂成長。

差別在申請大學時,華人把入學分數不斷提升,已經造成老白們受不了的地步了! 所以名校對待華人學生和其他族裔也有不同的待遇。
2014-02-09 03:41:28
Pallas 2014-01-25 03:51:13

我女兒也記得父母的生日
從六歲開始還會自己作小禮物給我們
好感動..
我自己也是不記得父母的生日 殘愧

版主回應
你女兒很貼心,是個很可愛的小天使!

每年剛拿到新月曆的時候,我們就把這一年中幾個重要的日子給圈出來,這樣就不會漏掉了。
2014-01-25 12:22:32
WitchVera 2014-01-24 11:49:04

哇~~ 只要看到紅河就心神嚮往了. 清晨四五點學生就開始自主學習, 偶爾我就待在紅河旁的椅子上(露營區那種桌面兩旁附木椅的) 聽著河面上冰塊互相擠壓的聲音, 或是走在校區建築物連結的地下廊道(有暖氣喔), 有時遇見台灣去的家長 就仔細介紹起校區建物的那種開心~~ 哈哈!

低溫絕對是要提的, 超過60度的溫差 但掃雪的車輛出勤狀況好過當地郵差遞送郵件喔!(不是負評, 各地的特色也是有趣之處) 但夏天待在日照時數長的Winnipeg,MB的樂趣 一生能有過一次 是幸福也很難忘!

尤其喜歡讀Winnipeg Free Press的各類新聞, Assiniboine Park Zoo & The Folks是當地居民給孩子與訪客的贈禮. 目前也和當年的同學與教員維持聯絡, 因為散居全球各地 就靠email, FB and LinkedIn.

但 經濟崩落(stagnation)造成Winnipeg的商場印象與Year 2000~Year 2002不同, 而機場的整建與機能整合的亮眼表現, 大加讚賞!

這些與華人習慣於溫哥華 列治文 本拿比區的軟硬體不同, 個人感受也互異, 例如 我喜歡Winnipeg市區圖書館的藏書與空間設計(挑高與採光的結合), 但 列治文區的圖書館 還是最溫馨的.

回應您的留言寫來比較沒有整理與規劃, 您選出的歌曲也是當地朋友樂於哼唱分享的. 能有引起共鳴的話題或是歌曲, 比較容易拉近人的距離.

土地遼闊與對人文的培養與尊重, 絕對是美加地區的強項, 但新浪網頁廣告出現的強勢與主題遮蓋, 是讀者不樂見的.

祝 安安

版主回應
Winnipeg我雖去過兩次,但每次都是短短的一天停留,而且都在談公事,哪裡也沒去,唯一有印象的是市區而已。

加拿大幅員廣大,每個地區各有特色。需要比較優閒的在每個地方待一陣子,才能真正體會當地的生活。

那些是刊在本地雜誌上的文章,本來放在Yahoo部落格,但現在Yahoo取消部落格服務,逼得我當時只好趕快找個地方搬家。我已經有幾個新聞台了,所以去試試新浪看看。
2014-01-24 14: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