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上有一篇課文〈沉默〉,講的是一位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問學生,爸爸媽媽是不是記得你們的生日?學生答,當然記得。又問,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是不是給你們生日禮物?學生答,當然給。正當大家興高釆烈地議論爸爸媽媽給過什麼禮物的時候,老師突然問,你們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結果學生一下不作聲了,慢慢地有幾個人舉起了手。老師又問,有誰給爸爸媽媽送過生日禮物嗎?教室一片沉默,沒有人舉手。老師從學生的沉默中感到了學生心理受到震撼,在反思。她因勢利導地教育學生應該感激父母的愛,而不是只是理所當然地接受。不久,一些家長告訴老師,他們的孩子知道關心他們了。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問了課文裡老師問的同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你們父母的生日嗎?」結果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想,會有一些孩子知道,但沒有想到全部都知道。又問:「你們給爸爸媽媽送生日禮物嗎?」結果又是全部舉起了手。這輪到我沉默了。這篇課文原本的教育目的好像一些就沒有了,因為這些孩子都知道應該給父母慶祝生日。那對這篇課文我應該說些什麼呢?
靠著長期觀察與思考中美文化差異,我很快理出了頭緒。我告訴學生,在中國的家長對孩子很疼愛,在物質上百般滿足,要什麼給什麼,自己吃苦也要孩子好。但是在學習上卻抓得很緊。父母普遍覺得沒有必要告訴孩子自己的生日,而自己也不做生日或草草了事,更不會期待孩子的禮物。因為他們的生活的重點就是孩子。孩子們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知道應該送生日禮物給父母。而在美國長大的中國孩子,即使父母不告訴自己的生日,但美國同學重視父母的生日行為,也會影響中國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應該給父母送生日禮物,以表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謝。這樣一解釋,學生們就懂了。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懂,而是背後的文化差異引起的不同思想和行為。
這個還真的是不錯的,哈哈
差別在申請大學時,華人把入學分數不斷提升,已經造成老白們受不了的地步了! 所以名校對待華人學生和其他族裔也有不同的待遇。 2014-02-09 03: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