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2 17:41:02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中醫脈學..把脈。

問:去看中醫.醫師把脈為什麼是左手右手都要呢?雙手的脈搏有什麼不一樣?

黃老師   答:中醫是傳統醫學,數千來,歷代祖先在生活當中、保健、養生、及對抗疾病所累積的經驗,加上中醫歷代名醫,累積數千年的「脈診」博大精深,記載於中醫典籍之上,就是根據脈象的變化,探測人體臟腑的氣血、血液流動的情形、瞭解病人生理與病理的狀態。其實,脈診就是對五臟精氣的直接測量,當食物消化後,就會把精氣送到五臟來儲存,這時可以由脈象上感覺到脈力的強旺,當人餓了幾餐之後,藏在五臟的精氣,就會慢慢的輸送出去而被用光,這時也會感覺到脈的力度,漸漸的軟弱無力。


脈氣與臟氣是相連接的,診脈是對內在的臟氣作最直接的測量。因為左手屬陰,主血,血為陰。右手屬陽,主氣,氣為陽。所主的脈氣與臟氣不同,所以各種脈象與主病不同。也就是,心主血脈,肝藏血。肺主氣。兩隻手的脈氣位置,還要各別分開(寸)、(關)、(尺)。然後按指的輕重,又分五層。


總共28脈;分為1浮脈2洪脈3濡脈4散脈5芤脈6革脈7沈脈8伏脈9牢脈10弱脈11遲脈12緩脈13澀脈14結脈15數脈16疾脈17促脈18動脈19虛脈20微脈21細脈22代脈23短脈24實脈25長脈26滑脈27弦脈28緊脈。


右手右寸稱做肺脈,右關稱做脾脈,右尺稱做腎陽脈。

左寸稱做心脈,左關稱做肝脈,左尺則稱做腎陰脈。總共六處脈。然後又分:肺位;心位;脾位;肝位;腎位。

而於六處脈中的每一處,

下指3菽重的地方,叫做肺位;

下指6菽重的地方,叫做心位;

下指9菽重的地方,叫做脾位;

下指12菽重的地方,叫做肝位;

下指15菽重的地方,叫做腎位。(菽=古.豆子名)。


通常醫師把脈時,會利用患者脈象的變化,收集病情資料,並加以整合分析、歸納、症狀歸類,以便決定治療方針、預期結果、評估療效。然後決定處方。夠複雜罷!學中醫?光是把脈,真會令您昏頭轉向,不學又不行,(脈證.四診合參)判斷用藥才會正確。否則是誤人的庸醫,亂槍打鳥。

 以上摘自拙著<傳家醫藥驗方>著作權屬於本人所有,拷貝PO,應經本人同意。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