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8 09:22:02妹妹

宜蘭天送埤文物館

天送埤文物館介紹(從DM  scan)

「天送埤文物館」就座立在宜蘭三星鄉憲明國小旁,這是地方小學結合地方力量,一同打造而成的。天送埤位於宜蘭縣三星鄉,在日據時代,這兒的許多居民在林場擔任伐木工,早期他們從太平山上砍伐檜木、扁柏等木材,利用木馬、滑道搬運下山,再順著蘭陽溪的溪流將木材流至貯木池儲存。

  館內一樓將天送埤的伐木產業做了完整的呈現,工人如何伐木、大的嚇人的各式鐵鋸、翻鉤等古老器具都陳列在館內,還有用來搬運木材的木馬讓遊客可以試拉,光想像這些伐木工人要將幾十公斤重的木馬拉下山就覺得很費力呢!抬頭還可以看到小火車模型在館內穿梭,也讓文物館內的氣氛活潑不少。
館內的二樓以老照片及老家具為主,這些老家具都是當地居民熱心捐獻出來的。老家具的呈現,讓遊客可以拼湊出過去村中生活的樣貌,也重溫過往純樸的歲月。

  時代在改變,大地的舞台在躍動,先民胼手胝足拓墾的這片土地,是我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的美麗家園。雖然文明科技衝擊了傳統生活的模式,但故鄉的米最香醇,故鄉的水最甘甜,故鄉的在地故事最親切,也最動人,一篇一篇、一段一段,永遠永遠.....

  「懷舊」的深層意義是感恩也是惜福,「文物」的至高價值是生活也是文化,為了傳遞與延續愛鄉愛土的火把,教育後代子孫飲水思源,尋找先民的生活軌跡,營造天送埤社區新魅力,我們決定成立「天送埤文物室暨憲明國小鄉土教育資源中心」。

  「青山、草莩,共唱農村曲;石頭、田埂,合奏望春風。」天送埤的農民,從春耕到夏耘,從穀子到秧苗,從秧苗到滿滿的稻穗,收割一季的辛勞。水牛卸下拖拉的重擔,白鷺絲飛來悠閒,而風鼓、大拖、米籮………,何處是他們的歸宿?草莩和石頭田埂,一百多年來在鄉野、在田間的深情相對,激盪出「砌石的風采」,「石頭草莩」妝點天送埤新魅力,我們確定這就是生活,這也是文化!

  為喚起成立「天送埤文物室」作為學校鄉土教育資源中心的共識,憲明國小與學生家長會於民國九十年,在太平山上首度舉開「松羅情、紅槭愛」的畢業典禮,讓畢業生手植肖楠,許下護林之約,揭開成立文物室的序幕,接著在短短幾個月,校長陳明德與前會長廖本義,協同工作人員積極蒐集與整理各種文物,數量多達三百餘件。文物捐贈者凝聚無比的熱情與願力,讓這些伴隨天送埤居民生活的文物,得以公開陳列展示,彰顯教育意涵與文化資產。行政院文建會、宜蘭縣政府教育局、文化局、衛生局、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宜蘭縣史館、三星鄉公所、台灣電力公司蘭陽發電廠、副議長陳文昌及各級民意代表等,或惠予經費補助,或提供資訊、多方關照,「天送埤文物室暨憲明國小鄉土教育資源中心」乃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正式啟用。

(以上資料參考於"天送埤社區發展協會網址": http://www.6688.org.tw/p2-9.htm )

「天送埤文物館」地址:蘭縣三星鄉天福村東興路32-1號 

                                電話:(03)989-5566 

                               傳真:(03)989-5576



文物館開放時間及費用


石頭草莩



天送埤文物館外觀

開始進入太平山時空隧道~(伐木過程介紹)



早期伐木所使用的工具使用順序及過程~










工具



集材山歌說明及歌詞



由鄉民提功的各式古早農用具~

這是風鼓:割稻後分離稻米與稻桿的工具



早期的雨衣~簑衣



下方是曬農作物時所使用的農具(翻面或集中使用)



牛車縮小版



古早唱片機



令人懷念的涼躺椅



石磨



紅龜粿的模具



飯篱











上一篇:採三星蔥體驗之旅

下一篇:三星上將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