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雙年展的雙年展
家裡有人認識藝術與實踐藝術,是件好事。好處是,藝術好像不會距離你太遙遠。自己的弟弟與老婆有時會告訴你、透露給你關於藝術的相關訊息。我看這次的台北雙年展主題很有趣,是一項所謂反思「雙年展」的雙年展,這表示是對雙年展的自我檢驗、批判。既然有所謂的反思、實踐、批判等意含,便有濃厚的社會學旨趣存在,亦即你可以說那是藝術,更可以說那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只是這種批判還是活活守著美術館的場域裡,針對雙年展的發展進行的批判,你頂多能說他們具有某些總體觀,卻局限於藝術領域。
不過實際情況沒這麼複雜。我老是覺得去美術館就是一種欣賞與玩樂綜合的過程,它會機敏、諷刺性的告訴你如何遊戲人生,以及透露一些人們如何發揮奇異創意的想像成果,讓你發現人果然有豐富想像力,人實在不只活在鐵的牢籠裡。
比方,一進到北美館展場,看到的第一個藝術家作品,就是「自由啤酒工廠」。
這個藝術作品的本身,企圖要強調一種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關鍵議題,就是著作權、專利權的問題。東亞本身的傳統,並沒有專利權、著作權的發展歷史,這顯然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所帶來的,然而專利權也常常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幫凶,透過法律形式進行市場壟斷的維持。該作品企圖重申「自由」,而不是「免費」,可是自由主義的意含卻無疑的幫助過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的發展,我想,與其過度的強調自由,不如凸顯一個隱含的概念-共享。
所以當你目睹這件藝術品的同時,其實你腦袋瓜裡會想些有的沒的問題,當然更有趣的是,你可以觀看啤酒的生產線過程。這樣子,你就不是單純的批判、想像與反思,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玩樂。
於是就變成一種「遊戲人生」的態度,讓「反叛與革命激情」減少許多…。這可以反過來說,一切的反叛與反思都可能侷限在一個個特殊的場域,而少了總體性的革命鬥爭路線,它們可能跟每個場域的專業結合,而搞得你只能在美術館「玩」,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會場裡出現一組墓碑一樣的石塊群,每個石塊重達半噸,作為因台北花博而被剷除的樹木紀念碑。該作品其實包含對於藝術生態與環境生態相關聯的反思與批判。但有趣的是,北美館週邊也是花博展場之一。在現場與台灣社會進一步的互動,就是透過捐款以支持藝術家本身,而這個捐款將成為公益性的資金之一。或許,這樣與觀賞者的互動過程本身,也是在反思這個藝術作品本身的主題。
但是,一樣的,這也只能成為美術館裡的遊戲。雖然我們玩得挺快樂的。玩得最快樂的「藝術作品」,就是「中醫義診」這個作品啦!這個作品本身要揶揄「藝術作為治療」的刻板印象。
但是我還是期待中醫師真的跟我說些什麼,所以我認真的排隊了。
就看到中醫師寫些清單:
氣不足
腸寒
忌諱:大白菜、汁多水果、瓜類
多吃:薑、胡椒、堅果
於是我完成了這項遊戲。
坦白說,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文字說明,你一進到北美館就是開始玩樂,或許你一點都不會感覺到熱切的反思與批判吧?
那裡沒有汗與血。也沒有緊張。
上一篇:江水號八寶冰、芋頭湯,以及他隔壁的吐魠魚羹及魚卵-貪吃
下一篇:捷運上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