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2 23:15:05coolanews

頭痛不必忍受應尋求專業治療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南丞指出,一名六十三歲林姓男子,間歇搏動性頭痛五天,常痛於雙顳側太陽穴位置,頭痛強度無關於時間及姿勢,已前不曾發生如此頭痛,神經學檢查皆正常,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大腦額葉出血,疑似腫瘤併發出血,後續住院觀察,病況穩定出院,持續門診追蹤。

  陳南丞醫師指出,「頭痛」是一種在頭部、頸部或肩膊以上位置發生的局部疼痛,頭痛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個症狀。幾乎每個成年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過頭痛的經驗,很多內科、眼科、耳鼻喉科和神經科的疾病,甚至情緒、睡眠品質以及壓力等等,都可以引起頭痛。

  頭痛症狀可大可小,它可以是無害的,也可以是個警訊,其實正常腦實體並沒有痛覺神經分布,因此本身不會痛,除非壓迫到血管、靜脈竇及其分支,或者侵犯到腦膜、刺激到神經。

  頭痛可以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兩種。原發性頭痛是良性的經常性頭痛,不是因為潛在的疾病或 是其他結構性問題而造成。例如偏頭痛就是一種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原發性頭痛可能會造成每天顯著的疼痛,甚至影響生活,但本身沒有危險性。 

  次發性頭痛是因為其他原因造成的頭痛,原因像是系統性感染、頭部外傷、血管疾病、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腫瘤等。次發性頭痛可能無害,也可能有生命危險。

 若是出現一些警示信號的病情,可能就表示是有生命危險的次發性頭痛:一、病程長短:最近才發生的頭痛要小心,有可能是顱內病變或腦瘤。二、頭痛位置:後腦窩病變可引起枕部頭痛,天幕上病變,則引起前額或太陽穴之頭痛。三、頭痛的性質:顱內病變引起的常是一種隱隱作痛、難以定位的深部痛覺。

  四、頭痛的強度:最厲害的頭痛是腦膜炎或蜘蛛膜下腔出血引起的頭痛。五、發作的時間:顱內壓升高引起的頭痛多見清晨睡起之際。六、伴隨症狀:蜘蛛膜下腔出血和腦膜炎會有頸部僵硬的病徵,顱內病變則會伴有局部神經缺損之表徵。另外,頭痛型態改變、頭痛伴隨意識障礙、頭痛合併發燒或抽筋、突發性頭痛欲裂,都需特別注意。

 原發性頭痛常見的類型是偏頭痛,偏頭痛共分為七種,最常見的是尋常型偏頭痛(無預兆偏頭痛),常見的症狀為重複發作的頭痛(至少發作過五次以上),博動跳動性疼痛,中、重度程度的頭痛(疼痛指數六至十),經常發作或偶而發作,發作時間從數小時到幾天,經常位於一側但亦可雙側、頭頂、枕後,身體活動會加重頭痛,時常伴隨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怕光或害怕聲音。

 偏頭痛常受個性及情緒因素影響,也會因女性內分泌因素影響或某些食物的攝取,如乳酪、巧克力、內臟、燻魚、菇類等而影響發作。

  陳南丞醫師強調,頭痛其實可以不必要忍受,應尋求專業協助,檢查排除器質性頭痛後,調整生活作息及解除誘發因子,適當時機給予止痛藥,平常應在醫師處方建議下服用預防性藥物,若伴隨緊張性頭痛,可適時使用肌肉鬆弛劑、熱敷或按摩,中醫或氣功療法亦可嘗試,以達到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