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 20:32:23coolanews

突發性聽障宜儘早就醫治療仍有助益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聽力障礙或耳鳴是在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臨床問題,漸進式的聽障或長久的耳鳴通常不會造成病人太大的心理負擔,然而突如其來的聽力喪失或耳鳴,卻常讓病人感到困惑不安,焦急地向醫師求助,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醫師李匡志指出,突發性聽障宜儘早就醫治療仍有助益。
  李匡志醫師說,一名中年女性,於三日前突然開始感到右側耳鳴及右耳悶塞感,而至耳鼻喉科就醫,病人同時抱怨這幾天聽電話時右邊感到聽不清楚。耳鏡檢查發現外耳道及耳膜完整無異樣,但聽力檢查發現右耳500Hz至4000Hz感音性聽損,經向病人解釋病情及討論治療方針後,病人接受口服類固醇治療,並於治療後追蹤聽力檢查,目前聽力已恢復,並於門診持續追蹤。
  李匡志醫師說,導致聽力突然變差的原因很多,有些病人於就診後發現耳垢嵌塞嚴重、甚至有異物阻塞,予以清除後,聽力即可回復正常。又有些病人就診後耳鏡檢查發現耳膜鼓漲發炎、中耳積液,或者耳膜破損流膿,聽力檢查可發現此類病人之聽力損失為「傳導性聽力障礙」,以治療外耳、中耳疾病為原則。
  然而,若聽力檢查結果為「感音性聽力損失」時,即有可能為「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喪失」,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突發性聽障或耳聾,其定義為於七十二小時之內,至少連續三個音頻出現大於或等於三十分貝的感音性聽損。
  李匡志醫師指出,在聽完醫師解釋聽力檢查報告之後,突發性聽障或聽障病人最常出現的疑問是:這是什麼原因造成?會不會好呢?根據統計,突發性聽障約只有十至十五%於發病時能夠找到病因(如聽神經瘤、藥物作用等),其餘約九成病人則為原因不明,而稱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推測可能和內耳血液循環不良、內耳損傷、病毒感染或內耳自體免疫疾病等因素有關。
  治療方面,醫師可視病情使用類固醇作為治療藥物之選擇。由於使用劑量較高,醫師宜根據病人本身情況,在治療效益與藥物副作用之間,取得對病人最有幫助的平衡點。高壓氧治療也可提供臨床醫師作為治療選項之一。除此之外,以往有許多藥物被認為可以用來治療突發性聽障,如抗病毒藥物、血管擴張劑等,但目前均缺乏具療效之證據,故不建議常規使用。
  在預後方面,根據統計,約有三十二%~六十五%的病人有機會自行恢復。影響預後的因素包括年齡、是否合併眩暈、聽損程度等等。雖然缺乏明確統計證據,但一般認為,儘早診斷及治療對於突發性聽障的病人是有助益的;以上看來,突發性聽障的成因、治療以及預後仍充滿很多不確定性。
  李匡志醫師籲請民眾注意,當平靜的生活中突然發生聽力減退、耳鳴的情況時,請民眾無需過度恐慌害怕,宜儘早就醫,若懷疑為突發性聽障時,更應及早接受聽力檢查,並配合醫師接受治療及進一步追蹤檢查。
  由於突發性聽障多數原因不明,而且每位病人對於藥物治療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因此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疑慮與對治療的不信任感,醫師應耐心讓病人了解此項疾病目前的實證研究資料以及治療上的極限,以期達到病人最滿意的治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