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1 22:09:55coolanews
成大助理教授王淑鶯跨國研究躍登《美國科學院院刊》
〔記者林孟翰南市報導〕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王淑鶯,與大陸北京清華大學王新泉教授等人,共同發表有關白細胞介素33與其受體相互作用之研究,刊載於全世界最負盛名的學術雜誌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該發現可望成為研發治療氣喘等先天性免疫疾病藥物的關鍵技術,顯示白細胞介素的研究已邁入一個新的紀元。
受到《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青睞的論文,題為「白細胞介素33與受體相互作用的結構研究」,是由成大微免所助理教授王淑鶯與北京清華大學王新泉教授、大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劉曦等人一起研究發表。
王淑鶯教授指出,曾有研究報告指出,IL.33與花粉症、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等先天性免疫疾病的發病和惡化有關,患者的皮膚細胞中IL.33含量確實比一般人高,但是一直沒辦法釐清其與發病的因果關係。而在研究中,利用小角度X光散射的技術,發現許多前所未見的現象,也觀察到許多更高解析度或不同構形的資訊。
王淑鶯教授進一步表示,從不同構形的資訊了解其作用機制後,未來便很有機會研發新藥,可以有效治療氣喘等先天性免疫疾病。她說,藥物的發展若是建立在結構生物學的基礎上,基本上可說是最快速,也最直接且最有效。
在「白細胞介素33與受體相互作用的結構研究」中,王淑鶯教授是藉由小角度散射的方法,研究在溶液狀態下的結構構像的變化。也由於溶液中小角度的散射與北京清華大學王新泉博士的晶體結構研究,於是發現了最新、且最不被了解的IL.33的配體和受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