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com 2012-11-09)上週超級颶風襲擊紐約,天上颳著狂風、下著暴雨,地下的網路也跟著活躍起來。十多年前網路還不普及,遇到災難偶有用網路求援,被稱為奇蹟,從此以後網路就漸漸成為災難中的神經,互通消息、報告災情、請求援助,社群網路更助長了資訊的快速傳播。
在災難之中,龐大的資訊快速流傳,最大的負面效應就是真假難辨,如果有謠言以訛傳訛,隨著網路亂竄,更加重恐慌。
CNN報導,紐約證券交易所水深三呎,後經交易所出面澄清只是謠傳,CNN道歉更正。這個消息怎麼來的?原來出自紐約國會眾議員候選人的競選總幹事,藉Twitter傳出來假消息,被CNN記者擷取從電視播出來。這位競選總幹事最後出面道歉,然後捲舖蓋走路。
布魯克林區南端康尼島,面臨大海,風雨交加成為嚴重的災區,網路突然傳出當地一所醫院三樓失火,人命關天,消防車在風雨中趕到,卻沒發現煙火。另外傳出紐約電廠發生爆炸,有員工困在廠內,又傳說電廠要關閉整個曼哈頓的電力,最後電廠澄清這都是謠傳,電廠沒有爆炸、也沒有人受困,也只會關閉曼哈頓淹水地段的電源。
網上的大小謠傳不計其數,紐約地鐵成了地下水渠,至少一週才能把水抽乾通車;幾十尺高的大浪,打到自由女神像上;有三名士兵,盡忠職守,在風雨中站在墓碑前站崗。這些事文字說不清楚,有照片為證。
上面這幾張照片,後經證實都是假的。地鐵車站的站牌好像是時代廣場(TIMES SQUARE),但SQUARE上面的字看不清楚;自由女神像是取自影片《明天過後》;三名衛兵雨中守墓,看不到碑文,看不清楚背景。當然現在的照片早已不能作為確實證據,大西洋(The Atlantic)網站收集了不少真假照片,可以進入觀賞辨認。
不容諱言,「公民新聞」在這次風災發揮了很大功效,無以數計「公民記者」,藉社群網路互通消息,或把消息傳給當地的新聞媒體,新聞媒體為了慎重,先求證真偽才公佈結果,或做後續的動作。紐約時報就用地理定位的方式,檢驗上傳事件的目擊者,是否與事件發生的地理位置相近。這些新聞媒體在混亂之中做了不少闢謠的工作,很多媒體人都給以高度肯定。
災難之中必有謠言,無論是無心之過,或是有意捏造,甚至是幸災樂禍,但藉網路的傳遞,快速發酵,如果遇到比這次更大、時間更長的災難,後果就難以收拾。所以一些有心的媒體人,在這次風災之後回過頭來檢討公民新聞可取性,在緊急時刻是幫忙?還是添亂?為什麼一句話就能讓消防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風雨中不必要的疲於奔命?
資深媒體人Paul Gillin認為災難時刻多一些資訊總比不足來得好,新聞機構固然要發展更好的辨認技術,一般大眾也要用常識判斷真偽,製造災難的謠言不會中斷,在網路上也無法管理,只能說是言論自由所需付出的代價。果真如此,難道公民新聞也可能變成另一種災難?沒有答案,留給讀者思考。
這次風暴的勁道,無法用以前的名稱來形容,恰好又適逢萬聖節,一位叫James Cisco 的氣象學家,就幽默的起了一個新名詞,叫「科學怪人風暴」(Frankenstorm),把科學怪人(Frankenstein)與風暴(Storm)兩個字合在一起,立刻被媒體採用。
下圖左邊的照片,是暴風中的自由女神像,看起來像藝術品,顯然不是真的,這張照片經常在網上出現,這次颶風又出現在許多網頁,有的說這就是這次風暴的照片。事實上這張照片是由兩張真照片合成的,一張是自由女神像,另一張是右邊的照片,是2004年5月28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州的一個超大圓形風暴,被人追蹤拍攝下來的,放在 extremeinstability.com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