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1 19:05:15yl

Ces't la vie (課室日誌040921)

  今日腦袋一片空白,難得現在可以坐下來舒一口氣,寫一篇日記。

  現在是下午六時,我還在學校裏,坐在印表機的旁邊,刺鼻的炭粉味道令我咳嗽,教員室仍有許多老師在努力著,印表機呼呼地吐出精美的講義筆記,是每個人的嘔心瀝血之作吧。

  開了會,做了些點名薄的抄寫工作,然後又是一大堆要填的個人八達通表格、自修生表格……唉,明天又要在堂上做這些工作,少了時間上課,這種情況何時才結束呢?

  今天上了四節課,許多時間都在講講講,當然有些班在看電影。那齣叫《迴轉壽司》的片子,當中有一節叫〈最後晚餐〉,寫的是亡母頭七回家與兒子媳婦孫兒吃頓團圓飯的故事,雖然攪笑成份居多,但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的卑微願望。吃,其實很體現家庭的文化、感情,一家人難得聚首吃頓飯閒話家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或者有些人因為習以為常,或者因為我們常常電視送飯,所以忽略了同枱吃飯是維繫感情的最佳方法。

  〈最後晚餐〉的導演是葉偉信,他是我頗為喜歡的電影導演,他的許多電影都有回歸家庭的取向,比方說同枱吃飯,《爆裂刑警》中古天樂和吳鎮宇兩位警員到癡呆症婆婆羅蘭家中監視疑犯,被羅蘭誤認為自己的親人而善待之,在一個同枱吃飯的場口,充份顯示家人親暱之情,比如煮了靚餸忘了煮飯,一家人毫無介蒂用麵包夾生炒骨、不懂拿筷子被長輩責罵等,令到孤兒仔出身的吳鎮宇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另外一齣《五個嚇鬼的少年》主題更為明確,親情(家人的愛)可以驅邪逐魔,拯救生命,是人心的靈藥。當中有一節講述徐天佑飾演的兒子坐在棺材上和一家人冒險,從中讓他聯想到小時到海洋公園玩碰碰車、海盜船和迴轉木馬的快樂經驗,回憶與現實的鏡頭不斷交錯跳接,華麗炫目,可說是這齣通俗電影中的閃閃靈光,體驗了作者的真實感受。

  p.s.看這齣電影時,不知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有些同學眼紅紅,我則想到自己的經驗:因為是家中的長女,從小乖巧伶俐,成績等方面不用父母擔心,所以父母早就把我當成人看待,因而少了對小孩子的呵護慈愛。直到有一次到鹿兒島家庭小住作交流(那時父親已經過身,我也廿多歲了),才真正感受到我期望中父母對我的感情,就好像《爆裂刑警》的吳鎮宇一樣,在陌生的地方遇到陌生的人,卻有著血濃於水的親厚感情。

  補充:唉,為何課室日誌又變成電影分析呢?預期的卻陰差陽錯不能做到?或者用法國人的一句老套的話總結:Ces't la vie (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