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08 11:57:16歐頭

【名曲漫談】華格納樂劇中的管絃作品(四)

圖說:「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蕭提Decca版,是錄音史上最早完成的全套「指環」錄音,Wilkinson操刀的錄音效果驚人,Decca福茂。


●萊茵的黃金(Das Rheingold)
「諸神進入瓦哈拉宮」:在「雷雨的動機」過後,雨過天晴天邊出現彩虹,直接通往瓦哈拉宮。因此在象徵大雷雨的猛烈管絃樂之後,舒緩浪漫的「彩虹動機」出現。佛旦、富麗卡、弗洛等諸神攜手走入瓦哈拉宮。火神羅傑則在走入之前,丟下一句令人玩味的預言:「諸神沒落的日子已近」。

史托考夫斯基指揮空中交響樂團RCA版,銅管的聲浪彷彿瓦哈拉宮厚重的城門,鼓聲重擊之後在豎琴撥奏下,才緩緩打開。此版的行進緩慢,諸神進入的氣氛少點激情輝煌,倒是有些如暮省思之感,尤其當女聲合唱出現的時刻。史托考夫斯基另外一個Decca版,由於速度的選擇的關係,音樂流於鬆散,失去諸神進宮的氣氛,可以不需要多浪費時間欣賞。

至於克倫培勒EMI版,諸神彷彿身心疲憊,有點老態,主要當然是克老的和聲沉重、步調緩和,但是瓦哈拉宮城門一開之後,銅管的加入彷彿看到一線曙光,先前的沉荷一掃而空,頗有點石成金之感。克老的忍功,能夠憋到最後也的確令人佩服。

●女武神(Die Walkure)
「女武神的騎行」是「指環」第二部「女武神」中第三幕最重要的一段,透過管絃張力,華格納描繪出驍勇善戰的女武神,騎著長翅的馬匹翱翔天際的英姿。

史托考夫斯基RCA版,由於弦樂群的張力與輕重拍鮮明的處理手法,令聽者有振翅疾飛的感覺,尤其弦樂群的拉弓幅度極大,管絃效果相當好,屬於TAS發燒天碟等級。至於他的Decca,弦樂張力十足,表情近乎狂飆,而且堂音表現不錯,如果在這種速度下,中低音部的量感與節奏感也同時加強一些,效果將更好,是個詮釋手法相當特殊的女武神飛行。

克倫培勒EMI版,同樣的克老的女武神也是慢飛,感覺上是振動翅膀相當有力,但振動頻率不高。而巴倫波因DG的女武神,飛得有點萎靡,方向感與力道都不足。主因在於銅管的能量不足,弦樂的縝密厚度也較差。這兩版的女武神都顯得精神不夠好。

肯納帕茲布許London,若用弦樂的表現來形容飛馬的翅膀,那此版屬於翅膀面積大,振幅大、頻率小,揮動一次就可以飛比較的拍動,是屬於相當特別的弦樂手法。可惜銅管的光彩度並未錄出來,因此顯得盤面結構妥當,但氣勢稍有瑕疵。如果以場面來說,馬捷爾的Telarc版,發燒效果最為驚人,讓你見識到柏林愛樂除了氣質之外,也可以暴力!無論是堂音餘韻,或者是弦樂的張力,此版都呈現驚人的音樂性,讓人領悟到女武神精壯迅速的一面。

「女武神」中另一段常被演奏的「魔火音樂」,演奏的場景是:布琳希德被取消女武神資格,且從神界被驅逐。佛旦說她必須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在岩石頂長眠,直到第一個發現她的男人出現,失去處女隻身,布琳希德才能重獲自由,同時命令其他女武神不準幫她。布琳希德只能絕望大叫,央求父親別讓偶爾經過的人污辱自己,因此希望在自己身邊四周點起灼熱火焰,讓真正的英雄才能靠近我,因此佛旦便請火神羅傑點起一圈魔火。

史托考夫斯基RCA版,弦樂拉奏的質感相當好、層次分明,可惜內聲部的量感太弱,以至於許多合聲的張力並未如預期。橋段間的銜接也嫌得匠氣,樂團整齊度也不夠好,是這位戲劇性大師少見的悶局之作。

不過有兩個版的魔火音樂頗具個性:馬捷爾Telarc版,儘管夠發燒但卻沒有因此喪失音樂性,馬捷爾以沈穩感人的手法,讓魔火音樂聽來除了奇幻氣氛之外,還多了一份感動。另一個派瑞Mercury版,底特律銅管有一股紮實飽滿的氣魄,加上派瑞張狂卻不失細膩的手法,讓這段音樂聽來格外有味道,彷彿有股世界末日的滄桑。

●齊格菲(Siegfried)
「森林的低語」:齊格菲在森林中思索著自己的身世,樹木高聳、林鳥輕啼,音樂充滿了木管交織的細膩與精巧。

欣賞克倫培勒EMI版時,我建議你可將音響的音量開大,感受一下不同木管的聲線質感,絕對讓你有種彷彿置身森林之感,尤其是弦樂的細膩表情就像是婆娑的樹影,克老的處理相當高竿,推薦一聽。

馬捷爾Telarc版,木管獨奏尤其是長笛,處理得相當有東方空靈的味道。而史托考夫斯基Decca版,情緒同樣隨著木管的吹奏流轉,音樂相當耐聽,尤其結束段落俐落。此外肯納帕茲布許London版,樂團是維也納愛樂,但此輯錄音時間不盡相同,不過「森林的低語」一段錄於1950年,效果還算不差,男高音Franz Lechleitner的演唱,是最具賣點的主角。

●諸神的黃昏(Die Gotterdammerung)
「黃昏與齊格菲的萊茵旅程」:齊格菲穿過魔火喚醒岩石上的布琳希德,布琳希德把神界所有的知識給了齊格菲,而齊格菲則回報布琳希德愛情。布琳希德希望齊格菲進行世界之旅,兩人交換信物對天發誓之後,齊格菲便踏上他的萊因之旅。

馬捷爾Telarc版,柏林愛樂的銅管群一段細緻的交叉吹奏,說明本版依然注重音響性,尤其前半段音樂的細節相當豐富,但卻有些失去靈魂沒有焦點,有點可惜。克倫培勒EMI,此版收錄此段的後半,也就是比較堂皇而不是沉靜的那段,相當可惜,因為克老處理前半段的手法,相當令人期待。

史托考夫斯基Decca,由Barry Tuckwell擔任法國號獨奏,是段充滿哲思的旅程,沒有過度的激情只有深遂的思考,宛如黃昏夕陽般,有著柔和飽滿的餘暉。一段兩支豎笛的單獨對話,勾勒出田園美景。可惜中段的高潮顯得有些突兀、莽撞,些略破壞了深沉和諧的氣氛。

派瑞Mercury,大提琴拉奏頗為厚實醇美,弦樂群的對位輪奏有其一定水準,樂團的整齊度以及氣勢也都不差。但是,若要進一步要求「風格」表現,此版顯然靈氣還不夠。

「齊格菲之死與葬禮音樂」:大反派哈根,是侏儒與人類所生,他以「逞罰偽證為由」用矛殺害齊格菲。齊格菲在劇中是個對抗古老封建體制的自由身,是位意志堅強能實踐理想的英雄,但因為過於直率而遭到哈根殺害。眾人為這位英雄的死去感到不捨,因此大夥將他的遺體高高抬起,緩步前進回城堡,此時就奏起送葬音樂。

史托考夫斯基Decca,此版不知道是因為再版多次,或者是當初錄音就如此,銅管的中高音能量厚度雖然相當不錯,但是質感卻顯得粗糙,音量不大時情況不明顯,但遇到大音量時總是如此。許多情緒轉折的細節,也處理得不夠好

傑利畢達克EMI,陰沉、未知、深邃,是音樂初期舖陳時的氣氛,隨後傑老馬上展現他對樂團高度的掌握力,以及對音色精緻的處理力。他所呈現的音樂美學,是一種非外放、非表象,注重精神力與內在的特質,與這段音樂形成絕佳的搭配,對於內斂的讀者來說,是很好的版本。

馬捷爾Telarc版的葬禮相當輝煌,亮眼有餘悲情不足,雖然旋律優美動聽,但失之餘片段式的印象,整體感不佳。而克倫培勒的EMI版,葬禮的步履堅定沉穩,令人感覺齊格菲的犧牲是值得的。此外,巴倫波因DG,沉穩有餘哀痛不足,對於情緒的轉折有點輕描淡寫,直到音樂的後半段才漸入佳境,因此聽這十二分鐘有多點耐心。

接著我們來聽聽三個經典的「指環」全集的錄音,看看基本上他們的管絃樂曲全是最大差異何在?卡拉揚DG版的指環全集,這是後來重新發行的大花版CD,當年是搭配薩爾斯堡音樂節演出所灌錄的,一年錄一齣,因此整套錄完花了四年時間。與卡拉揚一貫強調浪漫誇飾的手法不同,他這套指環呈現一種室內樂的透明精緻,管絃美感凝聚卻不厚重,親密卻不黏稠,建議喜歡掌握權力的事業成功人士擁有。至於貝姆Philips版,平價的14CDs全集是相當划算的選擇,是何追求均衡,低調重視文化質感的風骨文人擁有。至於曾經「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蕭提Decca版,應該早就是人手一套了吧!這是錄音史上最早完成的全套「指環」錄音,Wilkinson操刀的錄音效果驚人,無論當年的LP版或是重發的CD版,都能欣賞到蕭提能量驚人的管絃表現,適合任何一位追求完美的古典樂迷收藏。

●帕西法爾(Parsifal)
「第一幕前奏曲」:此劇華格納曾自稱為「神聖祭典樂劇」,以顯示與樂劇的不同。在木管與弦樂的鋪陳之下,序曲是以「聖餐動機」開始,之後陸續出現「信仰動機」、「聖矛動機」、「安佛達斯動機」、「聖杯動機」等等,音樂充滿了宗教的昇華感,是我個人十多年來聽華格納管絃樂曲中,覺得最耐聽的一段。

海汀克Philips版,我一直認為海汀克的版本相當適合「帕西法爾」入門,因為情緒充沛、細節豐富、華麗有餘、動聽十足,但這個版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少了點華爾特版的神秘感,或許這就是我老友李響(李士溫)所說的,缺乏「陰影感」的詮釋。如同中午的烈陽,總是比不上朝曦或夕陽來得有味道。

華爾特Sony版,就同時期的錄音來說,本版有著超乎想像的效果,木管甚至有通透感,堂音也相當豐盈。在許多弱音的控制上相當沉穩,相對地提昇了音樂的信賴度,情緒鋪陳也相當莊嚴。反觀肯納帕茲布許MCA版,中音部表情豐富,但可惜的是低音部量感不夠厚實,因此音樂的昇華格局有點受到侷限。而他1950年錄的London版,則是速度緩慢老神在在,彷彿一碗慢火煎熬的老母雞湯,色濃味香,年輕朋友恐怕不易適應。

提勒曼DG版,嚴格說來這是與「羅恩格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序曲,因為聖杯騎士羅恩格林就是帕西法爾之子。提勒曼在此曲的表現明顯優於「羅恩格林」序曲,呈現了「帕西法爾」序曲宛如宗教般的超脫美感,整個管絃樂組的音色密度也緊緻許多。

辛諾波里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絃樂團的DG版,這是個曾經被劉仁陽顧問推薦過的版本,因此錄音效果以及音樂性兩方面的表現,都無庸置疑。只不過,這樣的「前輩超級推薦盤」放在版本比較中,面對許多大師級指揮是否沒有「漏氣」呢?的確!本版弦樂處理細膩微妙,達到一種難以超越的絕妙境地,加上傑出的錄音效果,令人反覆欣賞都不嫌煩膩,是個與肯納帕茲布許Philips全曲版,實力在伯仲之間的經典版本。

貝姆與維也納愛樂的DG版,走的是真誠路線,味道有點像華爾特版,但是樂團音色更華麗優雅,且指揮的手法更壓抑簡約。這是一個相當耐聽的版本,相信有人會認為它平淡無奇,但也相信有人認為它充滿哲理,一個版本面臨南轅北轍的兩極評語,好壞就要等你自己來作判斷。

沙瓦利許Philips版,音樂進行的理路細膩、氣持穩重,沙瓦利許的表現令我一反過去對他的認知,更讓我領教了他吃透華格納音樂的過人之處。這版「帕西法爾」有些霸氣但又不失人文風範,如同沙瓦利許過去的風格,溫和中藏著堅持。

史坦伯格指揮匹茲堡交響的EMI版,捨宗教昇華氣氛,而就務實的音樂情緒加以闡述,因此出世味道少了點,入世味道多了些。我想史坦伯格是聰明的,畢竟匹茲堡交響既非維也納愛樂也不是柏林愛樂,因此不必強求太過抽象意境式的表現,反而好好吃透音樂本質,來段充滿音樂性的詮釋即可。克倫培勒EMI版,莊嚴有餘但昇華不足,在舒緩步調下,這段帕西法爾有點像是拿顯微鏡觀察,音樂的細節巨細靡遺。

「聖禮拜五音樂」:來自第三幕,在聖禮拜五早上,帕西法爾改過自新接受昆德麗的洗禮,成為聖杯的守護騎士。這段音樂是象徵,耶穌受難的聖禮拜五的神力,曲風純熟典雅。

華爾特Sony,將哥倫比亞交響樂團的音色掌握得很好,色彩不會太濃郁,失去「帕西法爾」一劇的基本風格,但也不讓音色過分單薄或乾澀,維持著華格納的管絃張力與美感,掌控火候不慍不火的確過人。

提勒曼DG版,維持與帕西法爾序曲相同的水準,年輕一輩指揮來說,是相當完美的詮釋。杜拉第指揮倫敦交響的Mercury版,氣度恢弘、情緒沸騰,是相當「熱血」的演出,這樣的詮釋手法在其他人的「帕西法爾」錄音中並不常見,雖屬「異數」卻相當值得一聽。

再來推薦兩個精采不可錯過的版本:辛諾波里DG德勒斯登國立管絃樂團版,低音弦的質感輕盈鬆軟,高音部份則是堅實昂揚,形成一種既融合又對立的二元性格,呈現有如夢境般的美好經驗,相當值得玩味。另外一個是沙瓦利許的Philips版,維也納愛樂呈現了豐富的聲部層次,也因此精準地呈現華格納最終的佳作。最後,強烈推薦你一定要去買這張唱片!可以說每一軌都是經典。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DG全曲版,是個拿遍各大唱片獎項的終極版本,音樂端正細膩幾乎挑不出缺點,如果真的要挑就是對樂團的控制力太高,失去了些許神聖留白的感覺,也因此「小輸」肯納帕茲布許Philips全曲版幾許,但瑕不掩瑜絕對無損收藏此版的價值,推薦你全套收集。再聽肯納帕茲布許Philips全曲版,這也是劉顧問「臨幸」過的版本,因此我也不需再「廢話」吹噓此版之優,總之想聽「帕西法爾」一定要優先擁有這一套,其全曲的版本則有「閒錢」再買。

這個多個華格納管絃樂選曲錄音,我到底該挑哪一版呢?總結來說,我文中出現「精采」、「不可錯過」、「推薦」等字眼的單軌,有機會都應該聽聽。至於收藏呢?就是出現上述三組詞,出現越多次的錄音肯定詮釋越好摟!

其實想要聽完華格納的管絃序曲並不困難,此外延伸聆聽,我建議你還可以試試「齊格菲的牧歌」,以及華格納的「合唱選輯」,或者是尤瑞肯恩率自己的樂團演奏改編的華格納序曲,這樣比較「另類」的做法。當然,如果你對華格納興趣夠濃厚的話,他的每套樂劇,你都應該花時間慢慢品嚐。畢竟隨著現代人生活步調的加快與休閒娛樂的速食化,華格納樂劇中的微言大義,已經不是那樣容易理解且被吸收,有時間又有慧根接觸的樂迷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啊。(全文完)

BOX1:華格納歌劇錄音清單之二(全曲版)

●萊茵的黃金Das Rheingold
布列玆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Philips 434 421/2-2(1980發行)
雅諾維玆基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絃樂團,EURM GD69003/4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Decca 434 420-2
貝姆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Philips 412 475-2(1967錄音)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DG 415 141-2
克勞斯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Foye 3-CF2007(1953發行)
海汀克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EMI CDS 7 49853-2
李汶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管絃樂團,DG 427 607-2
福特萬格勒指揮羅馬RAI管絃樂團,EMI CZS7 67123-2(1953發行)
R. Goodall指揮ENO管絃樂團,EMI CMS7 64110(1975錄音)
沙瓦利許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絃樂團,EMI LDD9 91276-1

●黎恩濟Rienzi
H. Hollreiser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絃樂團,CD CMS7 63980

●齊格菲Siegfried
布列玆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Philips 434 420-2(1980發行)
雅諾維玆基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絃樂團,EURM GD69006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Decca 414 110-2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DG 415 150-2
貝姆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Philips 412 483-2(1967錄音)
克勞斯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Foye 4-CF2009(1953發行)
福特萬格勒指揮羅馬RAI管絃樂團,EMI CZS7 67123-2(1953發行)
R. Goodall指揮Sadler’s Wells Op Orch,EMI CMS7 63595-2(1973發行)
海汀克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EMI CDS 7 54290-2
李汶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管絃樂團,DG 429 407-2
沙瓦利許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絃樂團,EMI LDE9 91283-1(1989發行)

●唐懷瑟Tannhauser
柯林戴維斯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Philips 070-412-1
K. Elmendorff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PEAR GEMMCDS9941
沙瓦利許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Philips CD 434 420-2
海汀克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EMI CDS 7 47296-2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巴黎版),Decca 414 581-2
辛諾波里指揮愛樂管絃樂團(巴黎版),DG 427 625-2

BOX2:本片中出現的CD編號

CD1:史托考夫斯基指揮空中交響樂團。(RCA 09026-62597-2,博得曼)
CD2:史托考夫斯基指揮倫敦交響樂團。(Decca 433 639-2,福茂)
CD3:克倫培勒指揮愛樂管絃樂團第二輯。(EMI CDM 7 63618 2,科藝百代)
CD4:卡拉揚「萊茵的黃金」全曲版。(DG 457 781-2,環球)
CD5:貝姆「指環」全曲版。(Philips 446 057-2,環球)
CD6:蕭提「萊茵的黃金」全曲版。(Decca 414 101-2,福茂)
CD7:卡拉揚「女武神」全曲版。(DG 457 785-2,環球)
CD8:蕭提「女武神」全曲版。(Decca 414 105-2,福茂)
CD9:巴倫波因指揮巴黎管絃樂團。(DG POCG-90359,環球)
CD10:肯納帕茲布許指揮維也納愛樂第二輯。(London POCL-4304,福茂)
CD11:派瑞指揮底特律交響樂團。(Mercury 434 383-2,環球)
CD12:肯納帕茲布許指揮維也納愛樂第一輯。(London POCL-4303,福茂)
CD13:卡拉揚「齊格菲」全曲版。(DG 457 790-2,環球)
CD14:蕭提「齊格菲」全曲版。(Decca 414 110-2,福茂)
CD15:卡拉揚「諸神的黃昏」全曲版。(DG 457 795-2,環球)
CD16:蕭提「諸神的黃昏」全曲版。(Decca 414 1115-2,福茂)
CD17:傑利畢達克指揮慕尼黑愛樂。(EMI 5 56524 2,科藝百代)
CD18: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Sony SM2K 64456,新力)
CD19:肯納帕茲布許指揮慕尼黑愛樂管絃樂第二輯。(MCA MCAD2-9811-B)
CD20:辛諾波里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絃樂團。(DG 449 165-2,環球)
CD21:貝姆指揮維也納愛樂。(DG 413 551-2,環球)
CD22:沙瓦利許指揮維也納愛樂。(Philips PHCP-20422,環球)
CD23:史坦伯格指揮匹茲堡交響樂團。(EMI CDM 7243 5 65208 2 0,科藝百代)
CD24:海汀克指揮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Philips UCCP-8007,環球)
CD25: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帕西法爾」全曲版。(DG 413 347-2,環球)
CD26:肯納帕茲布許指揮拜魯特節慶管絃樂團「帕西法爾」全曲版。(Philips PHCP-24092/5,環球)
CD27:杜拉第指揮倫敦交響樂團。(Mercury 434 342-2,環球)
CD28:馬捷爾指揮柏林愛樂。(Telarc CD-80154,上揚)
CD29:華格納合唱選。(DG 429 169-2,環球)
CD30:尤瑞肯恩率自己的樂團演奏改編的華格納序曲。(W&W 910 013-2,玖玖)
夜夜久春藥網 2020-01-10 00:21:45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