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1 08:59:26Gina

《北京一夜》歌中有生離死別的心痛

【寫在前面】

《One night in beijing》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不論是最早陳昇+劉佳慧的版本,或是後來信樂團的版本。

記得初聽這首歌,是在某個廣播節目中,這首歌收錄在【鴉片玫瑰】專輯的最後一首,因為曲風特殊,主持人特別拿出來介紹,十數年前這樣的嘗試應該可以用〝大膽〞來形容吧!緩慢的曲調,好似訴說著跨越古今的故事,陳昇的吟唱與劉佳慧一人飾兩角的京劇青衣和老生唱腔,完整的勾勒€近似實境的畫面,意念瞬間被拉入時間的洪流中,隨著樂音浮沉,隨著詞意神遊。多年後,聽到信樂團重唱這首歌,有了不一樣的角度。少了女子等待良人歸來的悽愴,卻多了北方狼族的豪邁。

這首歌美麗,這首歌婉約,但歌曲背後的故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真實創作的緣由為何,都只是歌曲之外的軼事,透過旋律的流瀉和文字的鋪陳所形成意境,並不容易受到影響,因為那是種完整的情緒,也是種無可替代的感觸。

************************************************************************************
陳昇《北京一夜》反戰 歌中有生離死別的心痛

歌手陳昇11年前唱紅的歌曲《ONE NIGHT IN BEIJING》(北京一夜),把傳統京劇的唱腔放進歌中,歌詞裡還出現英文,但妙的是,這首歌其實源自一句閩南語!而且這歌表面上是首男女對唱的情歌,但其實骨子裡,它根本就是一首「反戰」歌曲。

「北京一夜,我留下許多情,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這句「百花深處」,可是真有此處──1997年冬天,陳昇和一票音樂伙伴,就是到北京一個名叫「百花深處」的胡同,這個巷子有家「百花錄音棚」,他們打算在這兒待一陣子,錄些新歌。

不料連續幾天,大家既沒靈感,又因為心情不好,互看不順眼,差點沒吵起來。陳昇說,「我腦筋一直想,我怎在北京?我怎在北京?唉喲喂呀!我快要死了!一直嘀嘀咕咕,嘀嘀咕咕。」他乾脆不錄了,拉著大家去附近吃火鍋喝酒。

陳昇又說,「我開始亂哼,我怎在北京(台語)我留下許多情,我們那個大編曲李正帆先生突然就說,這甚麼東西啊?(我說)沒甚麼東西,想家亂哼,他說這滿好聽的,滿有意思的。」陳昇那時還回問,「好聽?好聽來錄啊!」結果錄音師趕忙奔回百花錄音棚,火鍋則還放在那邊煮著, 沒想到不到1個小時,這首《北京一夜》的曲子和伴奏編曲全部搞定。

「北京一夜,你可別喝太多酒,不管你愛與不愛,都是歷史的塵埃,北京一夜,我留下許多情,把酒高歌的男兒是北方的狼族。」充滿京劇的旋律,歌詞該怎麼寫才好?當時,陳昇有個學生劉佳慧是國劇系畢業的,陳昇決定兩人聯手,寫成男女對唱的歌詞,陳昇扮演古代出征,卻戰死沙場的男人魂魄,劉佳慧則是在百花深處胡同,永遠等不到丈夫歸來的女子。

陳昇表示,「她就寫了不想再問你,你到底在何方?不想再思量你,能否歸來嗎?然後交給我的時候,(我就寫)北京一夜,我留下許多情........」之後,女歌手劉萍與陳昇對唱,唱出了「我已等待了千年,為何城門還不開?喔!我已等待了千年,為何良人不回來?」歌詞中有著因為戰亂的生離死別,有著穿著腐朽鐵衣盔甲的男人,以及繡著花苦等夫婿的女人,兩人魂魄在不同時空,卻難以重逢。

陳昇說,「這個歌是反戰的,我想起來就是說,整個中國的歷史永遠都是這種殺來殺去,殺來殺去幾千年了,對不對?難道你還要忍受更多?更多的、腐朽的鐵衣,流淌的鮮血,孩子們的青春不要再有!百花深處的老太太一直等著她的歸人,就是這種心境!」所以,《ONE NIGHT IN BEIJING》,絕對不只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對戰爭的心痛控訴。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http://www.nownews.com/2008/11/19/37-236752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