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7 12:03:30Gina

歌手?!參賽者....

以前在信樂團的幾個論壇上,每隔一段時間,總能看到信迷們批評艾迴唱片沒有好好經營信樂團,或者直言以信樂團的實力不需要靠超女去拉抬,但,從台灣跨足內地市場的實際情況,你我都不清楚,似乎也不需要去論斷些什麼。只是,最近看到內地好男兒比賽的相關報導,我突然覺得,不論現在的發展如何,先前信樂團長征內地之路,還算是平穩而幸福的。

老實說,像超女、好男兒這一類內地電視台所舉辦的比賽,台灣報導得並不多,通常我也是知道最後結果就算了,頂多再留意一下後續推出的合輯什麼的,很少去留意參賽者的優劣,但這一屆中,赫然出現了楊培安的名字,讓我感到十分不可思議,一方面是因為他已是發片歌手,另一方面則是考量到他在眾多參賽者中突兀的年齡........

發片歌手參加這類競賽,畢竟還是尷尬的,不是因為身分有所不同,而是因為選擇演唱了自己專輯中的歌曲,這對於其他參賽者而言,已經喪失了「同一個起跑點」的公平性。專輯中的歌,不論是為代言廣告或是為配合戲劇,也不論歌曲的創作者是誰,基本上只要選定了演唱歌手,就會是量身打造的作品,用一首針對自己聲音特性所寫的歌,去抗衡其他人,對抗的義涵還在,但比賽的本質卻早已失衡。

不論閱聽大眾喜不喜歡楊培安的音質,相信對於他的演唱實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肯定,可惜的是,簽下他的,是一家小規模的唱片公司,一家讓人圓夢且不太走商業路線的唱片公司,或許就因為規模小,諸多發展條件都受到限制。我兀自揣想著,此次楊培安會出現在好男兒的廣東賽區,應當是唱片公司為了讓他前進內地的策略吧!公司沒那麼大的能力,在內地進行舖天蓋地的宣傳活動,只好從歌手身上找條件,再找個內地最受矚目的活動,一個蘿蔔一個坑,就這麼給塞進去了........

歌手本身有沒有能力選擇?!恐怕沒有。

一位36歲的熟男歌手,要和一群20好幾的年輕人爭,即使演唱各方面都沒問題,但年齡終究還是突兀的,因為觀眾最先接收的,往往不是歌者嗓音的優劣,而是參賽者的外在條件,尤其這類比賽的主要收視群又以10幾20歲為最大宗,當關於參賽身分的輿論四起時,又有誰關心歌手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楊培安是個自我要求很高的歌手,一直以來都以最認真的態度看待外界的批評,並不斷的檢討改進;如今,我看到內地網路上對於他的討論,無理的謾罵佔了大多數,實在不免替他感覺到委屈。

面對內地媒體,表示對自己的歌喉有信心,表示不介意自己的年齡;在10強賽中,選擇升兩個Key演唱《死了都要愛》....etc.,一步一步走過來,真的都是楊培安願意留下的軌跡嗎?!愛唱、能唱的他,真的會用這樣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嗎?!或許,永遠不會浮現真正的答案,但,對於一個嚴以律己,別無他求的歌者而言,這些,無疑都是最殘酷的現實,最沉重的壓力。

看著信樂團,看著楊培安,我痛恨著如利刃般無情的商業。
給了多少希望,築了多少夢想;
摧毀了多少神話,又傷害了多少純粹........

******************************************************************
【後記】

細心聆聽過楊培安的兩張專輯,但直到現在,我最欣賞的一首歌,卻仍是這兩張專輯外的作品──《天地無聲》。

在內地的另一個網域,我曾寫過一篇《天地無聲,音樂,是唯一的語言》,或許,在這首不用考慮市場,隱身幕後,在毫無壓力的狀況下為布袋戲所演唱的插曲,嗓音裡的那份厚實,「一劍劃開,天地無聲」這兩句中那股兼具高度、深度與廣度的音質,才是最適合他的演繹方式。
karen 2007-07-20 21:07:29

原來培安也在此留言,真的很意外,香港的&quot歌星&quot就一定一定不會這樣回應fans,他們都很&quot忙&quot(忙一些不是歌手的事),難得...;現在,最想同培安講的是,現實是殘酷的,不過就是因為商業才令我們認識你的聲音,凡事有得也有失,但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會遺憾了,喜歡唱便繼續吧,不要給自己太大負擔,一切上天已有安排.識得聽好聲音的人自然會欣賞培安,加油!至於大陸市場之事我認為不要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因為那裡的事都是不正常的....,培安,輕鬆地去做你想做的事吧,人生總會起起跌跌的,這樣才精采,你比很多人已是幸運的了!

版主回應
培安一直都有在網上和網友們互動,
是從發片前就開始的習慣。
他是個很真的人,也是個很認真的人,
歌迷的每一字每一句他都會放在心裡,
有時候,反而會擔心他太過於追求完美,
那種壓力是很嚇人的........
2007-07-21 08:40:22
peianyang 2007-06-16 02:10:07

謝謝你的文章...

我必須承認
你說的很多是事實...

版主回應
歡迎大駕光臨!^_^

別給自己太多壓力,
唱得自在比較重要。
2007-06-16 10:05:26
riddlechen(以韌) 2007-05-04 08:29:55

坦白說,我想這或許與擎天班底的經歷有關,
加上資本額小,
因而在製作及宣傳上都採取較保守的作法,
而最安全的方式莫過於做自己最熟悉的事,
所以,在兩張專輯的製作上風格半舊不新...
所以,在這兩張專輯中少見驚喜...
而這些...真得很可惜

版主回應
公司資本額小固然在專輯成本上有許多受限之處,
但我想製作人陳國華的也是有一定經歷的音樂人,
不太可能不清楚「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
編曲可以簡單,但不能與潮流脫節,
嗓音可以飆高,但不代表放棄其他。
2007-05-05 13: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