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00:02:17小米

【親子教養】用信任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親子教養】用信任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文/小米嘛

 

「媽媽,我覺得我晚上還是包尿布好了。」

 

鴨鴨五歲多時,有一晚睡前焦慮地說了。

 

是的,我們家的大寶貝五歲多時,還沒戒掉夜間尿布。

 

對於這件事,要說媽媽不焦慮是不可能的。我們從一開始的順其自然,到試過各種方法,包含戒睡前奶、晚上不喝水、睡前儘可能排空、信心喊話、半夜叫起來上廁所…………各種方法都努力了,明明頭幾天有效,可一旦有一晚不小心破功,就又直接打回原型。

 

『是不是要去看醫生呢?』我焦慮地私下和孩子的爸討論。

 

「再給她一點時間吧,或許是她還沒準備好。」猴子拔安慰道。

 

於是我們耐著性子等了又等,鼓勵卻不強求,這一等,又等了大半年有餘。媽媽的擔心不在於孩子做不到,而是擔心是身理構造沒注意到,萬一延誤了醫治可如何是好。

 

相較之下,很晚才戒尿布的依比倒是一戒就成功,甚至連晚上也不會尿床了。可即使爸媽絲毫沒有比較的意思,孩子還是意識到了,「媽媽,為什麼依比晚上都不會尿濕了?」身為姐姐,很在意自己輸了妹妹這件事。

 

『可能是她的小撲滿(膀胱)準備好了,你的可能還沒。』媽媽安慰道。

 

爸媽不在意誰先誰後,可是孩子很在意,姐姐有姐姐的驕傲,總在不經意間自艾著這件事。於是有一天,深怕這樣下去反而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媽媽終於決定,不如就放手一搏吧!『鴨鴨,我們試試看就不包尿布了吧!』

 

「可是我會尿濕…………」鴨鴨很不安。

 

『沒關係,尿濕了就濕了,媽媽會幫你洗床單,我們一起努力看看好嗎?』

 

頭兩天是成功了,偏偏第三天晚上多喝了一杯水,晚上果然就尿床了。於是第四天晚上,睡前鴨鴨焦慮地這麼說了:「媽媽,我覺得我晚上還是包尿布好了。」

 

面對孩子的焦慮,父母即使內心再緊張,外表也絕對不能跟著焦慮。於是我若無其事道:『為什麼呢?』

 

「因為我覺得我辦不到,我會尿濕…………」五歲多的孩子已經能很清楚表達情緒。

 

『可是媽媽覺得你可以耶!我們再試試看好嗎?如果真的尿床的話,明天我們再一起洗床單就好了。』我堅定地看著孩子,又再說了一次:『可是媽媽覺得你可以。』

 

那一晚、和之後的每一晚,鴨鴨沒有再尿床過。

 

--

這不是偶發案例,我想。

 

剛巧最近讀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做《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我是個非常愛看書的書蟲,但其實很少人知道,我不愛看教養書,沒有為什麼,因為我深信孩子是自己的,只有父女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天下沒有任何一套教養守則適用每一個孩子。

 

但這本《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我認真看完了,沒有強迫也沒有不甘願,只因 艾絲特•沃西基-人稱「沃姊」-的教養方式,恰巧和我不謀而合。

信任、尊重、獨立、合作、善良,是沃姊提出的教養基本價值。

 

信任,是第一條。不只是對孩子行為的信任、對孩子能力的信任、還有對自己教養上的信任。

 

我不是一個在「被信任」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傳統家庭教養下,信任孩子似乎是最不智的行為,於是我們都經歷過被查探房間、被偷聽電話、被偷看日記、被…………;我們不被允許大聲說心裡話,因為說出口後得到的永遠是反駁。被信任,是我們這一代孩子少數能得到的尊榮。

 

而後是尊重。有足夠的信任,才能有理所當然的尊重;信任孩子的能力,所以尊重他們的決定。

 

同樣的,上一代對我們的愛是另一種模式;因為不捨孩子跌了跤受了傷,擔心孩子走遠了路,於是用著過來人的經驗指引,卻忘了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而長大的孩子會有他的個人意識。尊重,永遠是人與人間最美的距離。

 

尊重,才能建立獨立。因著尊重孩子的決定,孩子才能學會為自己負責。

 

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我們期待著孩子不要事事依賴,卻又因為捨不得孩子受苦而事事插手。如果犯錯是人生必經之路,愈早犯錯才能愈早學會如何避免犯錯。

 

合作,是每個獨立個體都必須學習的技能。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如果沒有人可以離群索居,那人與人間就事必要合作。

 

然後是善良。善良和體貼,是我最希望帶給孩子的態度。是的,「善良是一種態度,從基本禮貌開始展露」沃姊在書中這麼說。

 

善良也是同理心、和一顆感恩的心。『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對別人做』,是我成天掛在嘴邊和孩子說的話。

 

我不在意沃姊的孩子有多偉大的成就,甚至井底之蛙不知道沃姊威名遠播,但《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書中所述恰巧就是我想要帶給孩子的態度。

 

就如同我一直所說的,有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還重要,「信任、尊重、獨立、合作、善良」就是。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那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