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0 15:07:51蔚藍海岸

台北市健康國小參訪心得(上)

台北市健康國小參訪心得
第一所參訪的學校就是健康國小,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開放空間」的設計,亦是我繼濱江國小後,再度看到的學校設計模式。近年來學校的規劃都趨向於「開放空間」的設計理念,其中令我們引起的反思則是,究竟傳統學校的設計與現階段蔚為風行的「開放空間」,到底孰優孰劣,其間的差異性又為何?
簡單就學校環境、教室空間,以及當天參訪紀錄略作說明:
一、就學校環境而言:
1.人文與教育的結合
學校周邊為一個規模頗大的社區,學校位置顯然成為當地社區的中心文教
點,一方面推行文教;另一方面與附近社區形成人文與教育結合的網絡,對
於周邊的人文環境都有明顯上的改變。
2.完全開放的空間設計
學校的四周採「無圍牆設計」,意在跟附近社區能充分融合,除此之外,「無
圍牆設計」可以給予小朋友上學彷彿有在家的感覺,讓其在繁雜的課業壓力
下,意能藉著校園開放的空間,為其封閉已久的心靈尋覓開闊的蹊徑,如此
的設計對於身心正處於發展的孩童而言,當是有所助益的。
3.校門口的大鐘設計
學校正門的大鐘設計倒是讓我感到驚訝之處,異於傳統的學校,大鐘的設計
不但對於學校建築物方面的美感有一定的加分效果,且正門口以大鐘設計,
足以讓每天行經校門的小朋友,對於時間掌握有所概念,以及「上學切勿遲
到」的正面引導觀念。
二、就教室空間而言:
1.班群互動的空間設計
採取三個班為一個班群的空間教室設計,打斷傳統學校,班與班之間獨立發
展與各自評比的劣勢,進而形成班級間互動,甚或是協同教學等等,如此的
構想值得未來的學校作為參考,惟仍須在班級進行教學時,是否會造成隔壁
班級的影響為考量!
2.座位排列式分組
空間設計的班級座位採取排列式,此亦不同於傳統兩兩成坐、六人為一組的
方式,此種方式對於小組互助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對於教師而言,是否
會因為此種座位方式,造成部分角落的小朋友失去關注,此亦值得我們深入
探討。
3.班級設施的規劃
其中最令我關注的是班級均有「洗手台」的設計,對於國小學童而言,衛生
教育亦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因此能在班級中設有「洗手台」,對於缺乏衛生
教育的小朋友而言,是相當具有教育意義的設計。除此之外,教師亦可藉著
「洗手台」親身示範「洗手、漱口、刷牙」等衛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