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7 14:19:24Chung Min Yin

《小飛俠彼得潘》crew雜感

這個月接了Peter Pan的crew工作,工作內容算很輕鬆地,先感謝蠟筆。現在操作乾冰機也很順手,沒有首兩場上層冰櫃放不夠深、乾冰逆衝回噴把側台弄成煙霧瀰漫的情況。

一開始聽不懂的英國腔也漸漸習慣,在側台也沒辦法看到字幕,故事的細節不是那麼清楚,還有十幾場可以聽,不急。

這幾天週間場的票房不好,新舞台950的位置,看售票系統票大約賣了半場,但人氣感覺大概只有1/3吧。經濟不景氣與否,從劇場業票房來看答案應該很明顯。

造成票房不好的可能性太多了,與舞台組的馬哥聊天時聽他說:台灣的生活方式,星期一到五上班族要加班,學生要補習,誰有那個閒情來看戲?即使有空,7:30開始的戲,如果幸運五點多就下班,接著要花至少半小時到一小時先吃東西,再面對台北市可怕的下班車潮,即使表演場地附近就有捷運站,要能夠從容在開場前抵達也不是件易事。

票價最便宜900起跳,雖然說是外國團來台灣演出無可厚非。可是自從貓之後,所有來台灣的外國演出票價就越來越高。從演唱會、古典音樂會到戲劇演出都不例外。最高價3300,最低900。或許賣一張3300可以抵掉五張折扣後的900元票。貧富差距本就存在,沒錢看戲這問題或許要問自己為什麼不夠有錢,而不是怪票太貴,戲好多想看看不起。亞洲巡迴演出的外國團成本本來就高,既然不知道運作詳情就不評論票價這回事了。

在側台看戲最大的感觸,是羨慕這群可以參與製作的小朋友,無論是主角小飛俠和溫蒂姊弟,neverland上的lost boys(girls)還有台灣這邊徵選出來飾演妖精舞者的小女孩,在國小這年紀卻能參與這樣大規模、有亞洲巡迴的製作。無論他們將來會不會投身戲劇產業,親身經歷的戲劇學習過程所帶來的啟發和刺激,也一定他們人生中難得的一次經驗。

在PeterPan這兒童音樂劇中看到的,是專業的劇場工作者指導小朋友的過程,無論是聲樂歌唱法的學習,舞蹈的演練,甚至在劇場中教導小朋友與技術人員的配合,避免在劇場中發生意外或干擾其他人的工作。即使孩子有時會玩瘋失去控制,身為指導者的長輩也會出面指正,教育他們該有的劇場態度和行為。(不過左耳進右耳出的情況也很自然)

既然是兒童劇,就該鼓勵小朋友參與製作,而不是像台灣多數的兒童劇,是一堆成人在台上演給小孩看,而讓孩子永遠都是觀眾只能單方面的接受資訊,永遠也只是看著登上舞台演出的亮眼,而沒有意識到演員在台上的成功表現是更多幕後人員的努力使然。

同樣聽馬哥說,Peter Pan的主辦單位偉大歷程製作有限公司是香港經紀公司,導演及主要演員來自英國,技術團隊、舞者則來自香港。而經紀公司本身有審核及推行製作的預算及規劃巡迴行程的能力,並由渣打銀行贊助而讓巡迴案成行。台灣的劇場文化需要怎樣的轉變和努力,日後才會有類似的組織出現呢?

吃便當時看著新聞,看著台灣社會的政治狂熱現象,聖凱說了一句:『越是政治狂熱的國家,文化水平越低。』不禁只能感慨在考試至上的教育體制、經濟不景氣、文化藝術淪為政治支票的台灣,同時劇場藝術或多或少又被些視為娛樂產業,劇場工作者何時才有更蓬勃的產業前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