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20:06:54蔡永源

新樓醫學研究團隊研究成果領先國際生物標誌診斷顳顎關節症候群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s://youtu.be/nmIpcMwWUJw牙科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楊榮武醫師及吳聖良教授,分享新樓主導之台灣醫學研究團隊,在「顳顎關節」臨床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成功找出有壓力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皮質醇(cortisol),作為診斷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生物標誌,未來有機會取代以核磁共振為診斷標準的依據,將大幅降低醫療成本。

此一跨醫療團隊,自
2014年就已收案465例,成果超越目前全球進度,獲得國際優良醫學期刊(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高度讚譽並接受發表,振奮台灣醫界相關領域。

全球有5%~12%的人口,正在或曾經為「顳顎關節症候群」所苦,其好發率僅次於下背痛。臨床症狀有,張嘴時會感覺到耳朵附近有卡卡或軋軋的聲音、有可能同時伴隨下巴痠痛、咀嚼困難、嘴巴張不開、張口歪一邊、肩頸痠痛、偏頭痛等症狀。

導致「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有,一、情緒、工作壓力所致如夜間磨牙、日間不自主牙關緊咬、咬牙切齒等;二、飲食習慣所致如嗜吃硬性、太韌或大份量的食物,舉凡:堅果類、啃甘蔗、咬冰塊等;或太韌,如口香糖、魷魚絲、肉乾;大份量食物,大口啃漢堡;三、生活習慣所致話講太多、笑時習慣嘴張很大、唱歌大吼大叫、合唱團團員表情太認真等四、顎骨骨折所致;五、拔智齒所致,先天咬合不正所致,接受牙齒矯正治療所致。

當前治療方式為:保守性物理復健治療(戴咬合板)關節腔沖洗術、玻尿酸注射、液態高濃度生長因子注射、關節鏡手術、關節盤復位術。但若症狀拖延不治療,可能造成關節盤磨損穿孔,如演變為難以忍受的疼痛且無法張口時,就必須接受開放性手術關節盤修補術或關節盤置換術。

新樓口腔顎面外科主任楊榮武醫師指出,目前確診「顳顎關節症候群」必須經核磁共振做影像判讀,除昂貴的醫療成本支出,病人尚需注射可能導致過敏的顯影劑。自1992年至2013年,全世界的顳顎關節治療專家總共召開了十次全球專家意見一致性會議。

並於
2014年明確訂定診斷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最新標準,除12項第一軸(Axis I)的臨床症狀外,同時納入第二軸(Axis II)的身心壓力評估。2015年的全球專家意見一致性會議中,所有專家尚在考慮下次會議將討論第三軸(Axis III),即是有沒有可能以生物標誌診斷顳顎關節症候群。就在全世界的專家都還在想的時候,台灣的醫療團隊已經把成果做出來了。

新樓醫院主導之「顳顎關節症候群」醫學研究團隊,是結合新樓口腔顎面外科楊榮武醫師、吳聖良教授,及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醫學科林上倫醫師等跨醫療專業,找出有壓力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皮質醇(cortisol),作為有效診斷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生物標誌,未來有機會取代核磁共振之影像檢測,降低醫療成本支出。

楊榮武醫師相當感謝新樓醫院,表示雖然私立醫院的研究經費不像醫學中心般充裕,但是在新樓醫院的高度支持下,台灣團隊以國外百分之一的研究經費創造了臨床醫學研究的奇蹟,以生物標誌診斷顳顎關節症候群,研究團隊未來在顳顎關節的一系列革新治療的世代研究也將於今年內陸續發表。

楊榮武醫師呼籲民眾,若發現耳朵前會痛、張嘴時感覺到耳朵附近有卡卡或軋軋的聲音、咀嚼困難、嘴巴張不開、張口歪一邊、肩頸痠痛、偏頭痛等症狀時,可到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