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3 17:29:46Dave

讀柯慈(之一):屈辱

 

看得痛苦,而且無法言語。「這本書不需附加說明或註解。它是一件藝術品。我一直相信,凡是真正的藝術品,其本身就具足了對本身的說明;或說,它本身就是它本身的說明- 孟祥森「譯後」。

 

Disgrace是屈辱的意思嗎?這疑問貫穿了我長達一星期的痛苦閱讀中。一向我不是個速讀者,但也不致於如此緩慢,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J.M Coetzee)的文字冷然簡鍊易讀,故事敘述平述無贅,只是書中碰觸的問題讓我時時掩卷、處處碰壁,在覓無出路後又辛苦的撿起,只因為太多的不忍卒睹。

 

Disgrace:丟臉、不光彩、蒙羞、恥辱。這種種語意,跟隨著52歲、完全失去教學興趣、意義的大學教書匠大衛.魯睿( David Lurie),從失去商業性解決的性交易對象後的徬徨無依,到師生一夜情(抑或強暴?)和學校性騷擾調查後的忝顏去職,避居鄉下跟著女兒露西重新學習著農村的生活方式,以及女兒遭三名無名男子輪暴後的不堪,我一步步檢視這樣一個中年男子,是如何走到人生的窮徒?

 

我分不清何者是大衛.魯睿的屈辱來源。一位已經離婚多年、長久獨居的中年教授,教授的古典文學在科系併入傳播系之後已顯得可有可無,不僅學生缺乏興趣,他也完全失去熱誠,學術上無絲毫成就,人生的下坡路顯而易見,所有殘存的熱情,只能灌注在女性身上,浮沉在愛欲之中。他不斷的拈花惹草,時時想辦法勾引身邊可遭逢的對象,包括學校秘書、同事老婆,這也是為什麼當他失去了固定、長期滿足的性交易對象後,突然徬徨頓失所依,愚蠢的嘗試侵入那位應召女的家居生活無法如願後,只能將性驅動力移轉到班上的女學生,也成為連續事端的起源。但是他因此而感到屈辱嗎?我是指當他面對學校聽證會針對事件詢問的時候?並不!他虛榮、自以為是、很誠實的告訴他們他並不感覺後悔,或遺憾,認錯但不認罪,並且「因這次經驗而豐富」,他如是言。即使千夫所指,也不願發表任何形式上的聲明、公開信來換取「暫離教職」的優惠,寧可讓學校將他直接開除。

 

從任何社會道德的角度來看,大衛的一切純粹咎由自取,喚不起絲毫同情,可避居鄉下的他並非因為屈辱,而是找了個很好的理由,可以藉機完成他多年來一心想寫就、有關詩人拜倫晚年生活的歌劇。這理由最終只淪為藉口,因為對於學術專業早已失去熱誠,只能極力去重新認識女兒,以及適應她的生活方式。農莊生活對大衛來說其實乏味,散步、照顧狗、每星期一次的賣菜市集,無聊的他只好到露西的朋友碧芙開設的動物診所幫忙。又矮又胖的碧芙缺乏任何性吸引力,很大一部份工作內容是為動物作安樂死,大衛從對動物缺乏同情,逐漸改變到接受生活變調,甚至和絕看不上眼的碧芙在診所裡做愛,完全沒有激情。某種程度上,這是對過去生活的投降,大衛不再是教授,永遠不能完成的歌劇只剩玩具班卓琴的喃喃自語,有如來到中年的拜倫情婦德蕾莎,矮胖、氣喘、寡居,失去了讓拜倫讚美的容顏,唯一不朽的依靠僅剩下一盒書信和紀念品,永遠回不去。「連牠也放下了」,書中的最後一句對話。

 

當然,女兒慘遭三名男子輪暴,被關在另一個房間而無力援助的他,在自尊上是嚴重的屈辱。可第二重打擊是女兒的拒絕說明、提告、指認兇手,拒絕都市或文明社會中可能的一切保護自身方式,並且忽視任何他想提出來的妥協方式。身為父親的大衛不僅不能保護女兒,甚至事發後也被女兒隔閡,失去了對話的可能。露西不僅一次的對他講「你不了解」,不了解鄉下地方為了生存所需付出的成本和妥協,即使身懷孽種,也得保持沈默,甚至拿產業和婚姻尋求保護。身為大學教授的大衛該怎樣去理解女兒想要的生活呢?或許這才是讓大衛最後習以為常的屈辱感:「......像他這樣自私的人竟然會為死狗服務,不可思議,必然還有更有效的方式把自己貢獻給社會......但這些事情社會福利、社會重建、甚至拜倫種種都有別人去做。他挽救死狗的尊嚴,是因為沒有人笨到做這一件事。這是他在變成的樣子:笨、瘋狂、腦筋有問題。」

 

我不想從南非的種族議題上去了解這部書,那課題切入的角度限制太大,又太過扭曲,和人類的生命困境比較起來明顯微弱。「南非白人在政黨輪替、換代改朝之後,將失去財富、權勢、自尊等等原來一切的所有;白種女性將與野蠻的黑人同眠共枕」,這是非洲民族議會對《屈辱》一書的解讀,我完全讀不出來。事實上柯慈在書中從未強調黑白膚色,譬如大衛當然是白人,但眷戀的應召女和女學生呢?強暴女兒的三名男子?幫女兒打工,後來併吞女兒產業並收容女兒作第三房的男子?駑鈍的我在閱讀中沒去想過,柯慈也拉高視野的閉口不說,如果老是耽沈在白人征服者、殖民地權力和黑人解放運動相互對抗的角度,我以為是看輕了柯慈的人道情懷,「作家是他的心向一切可能性開放的人」。

 

補記一點。譯者孟祥森,也是作家孟東籬在書後寫了篇「譯後」:「身為一個終生愛戀女人的人,一個有過師生戀並認為師生戀天經地義的人,身為一個因女人而豐富,又因愛戀女人而難免受屈辱的人,身為一個垂老而不在有行情的人,我自認為作此書的譯者在適合不過了。」

 

終生愛戀女人的人......



CP 2009-06-24 10:23:25

我人生的第一部電影(小3~4),也是在中山堂看的(附近世運的點心好吃)。近年來中山堂應該比較轉為現場表演藝術的場地,比較沒有聽聞有放映的演出?不過真喜歡看的,還是會去。我覺得不妥之處是,光點雖小,可他不劃位,先到挑位。這次影展則是得排個幾小時,劃位時還得線上廝殺......。
此次台北電影節真的不是很優,片單怪、主題不連貫,更有大半的片是上映過或者近期要上院線,爭議多。
多數影展我也是很隨性的挑著看,3~4部吧,多了頭會痛@@

版主回應
沒關係,隨興所致,當然還得考慮時間,以前當學生的時候都沒追過影展了,現在工作時間更不好分配。

近來沒什麼電影好看,上星期看了一部”榮耀血戰”(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extend&exid=fcel4048621902),還真的是灑狗血的很,一味賣弄男主角性感的微笑,糟蹋了好題材。
2009-06-24 11:53:58
Dave 2009-06-17 20:52:17

各位仁兄姐妹:

唉,我其實蠻自閉的一個人,但是我猜,去中山堂看電影或是電視兒童,都是像去上芝麻街英語那樣的小孩吧?科學報告說自閉求生存的小孩適合唸書,不知道版主大衛兄認為如何?

版主回應
忘了回,抱歉!
我沒上過芝麻街美語,但中山堂確實看過不少電影,不過都是高中來到花花世界的台北之後。至於自閉的小孩會唸書應該是一種誤解,他們應該是會專注在某些事物上,也許是書,也許是其他。
2009-06-24 11: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