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8 21:19:00Chi-pu

第一志願

這次,我們來談談學業成績頂尖的孩子,他們心裡有著什麼樣的觀念?

 

徒說道理沒有說服力,舉個例子。

 

每年,畢業生升上了高一,每次段考後總是特別想念老師,於是便成群結隊地回母校來,急著想跟老師敘舊,這原意是好的。

 

但在這之中,我發現了一種同學,穿著第一志願校服,假借「到班級教室」找老師的名義,在學弟妹面前招搖過市。

 

您以為我想得太多嗎?

 

不,瞧瞧他們,一逛就是整棟教學大樓,二、三、四樓(一樓是特教班,學弟妹人數少,又不懂欣賞,他們不愛去)像S型編班曲線般迂迴上下,沒有一層不走。這是要找老師嗎?哪個老師如此不好找呢?

 

這就是我們悉心培育的學生,上了第一志願,為的是要展示:

 

綠制服

 

 

還有一個現象更可怪。

 

這些年來,原本的各區聯考改成全國統一基測,出現了一批成績優秀但想法獨特的學生。這批分數頂尖,百分等級經常是九十九的學生,他們並不安分,不想留在家鄉讀第一志願,家鄉的第一志願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他們希望到台北。

 

到台北讀書的理由是學校校風自由、同學間的競爭形勢強、可以開展眼界等等等……

 

但我不相信這些是主要理由,這是「第一志願」的觀念在作祟。很明顯地,在本地的國立高中就讀已經「不夠帥氣」,上北一女、建中才能滿足

 

稱霸全台  的虛榮心。

 

坐在銀幕前,回答一長串雅虎奇摩知識+的發問者,都是外地人,都要上建中,都要讀北一女,我長嘆了一口氣。

 

到底是誰教育他們,誰影響他們的?

 

這堪稱是比「第一志願」還要「第一志願」的現象。

 

「好,還要更好。」這句話有了負面的解釋:努力升學為的不是發揮所學、貢獻社會;也不是為了改善家計、安父母心;為的居然只是引人注目的

 

那套校服

 

這就是我們拚命加班賺錢,精心培養的小伙子,滿腦子的不切實際。

 

佛教界印順導師曾說:「鐵鍊子和金鍊子,同樣都能鎖住人。」他的原意,本指追求的煩惱,在佛門內外都同等存在的道理。因此,貪求成佛的心,一樣叫作貪心。就算有心為善,也有可能走入偏鋒,泯滅功德。《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人不要「住相布施」,就是這個意思。

 

今天孩子們的狀況,不但連有意為善、把書讀好的動機都沒有,還反過來追求虛名,作極限競爭,完全癡迷在名相當中

 

很糟糕,沒有更委婉的形容詞可以說了。

 

我從來不怪孩子,我所煩惱的是:到底誰的心裡頭有枷鎖?是誰允許他們仗著超高分數,就可目中無人,而不加以節制?

 

我不明白。

 

作老師的,總希望學生在國三離校前,有一張成熟的面孔、一分篤定的心意、一股瀟灑的衝勁。不管考得如何,都知道自己的方向,也能安父母的心,不會人云亦云,不會隨波逐流,更不會爭強好勝、引人側目。

 

穿第一志願的校服,並不代表什麼,只為了容易辨認與管理而已,這點對每個學校來說,狀況都是相同的。年輕的朋友們,

 

你不要中這個毒

 

末尾,就把我回答一個中部國三女生的意見抄下,作為小結。

 

師大附中的學風、北一女的光環應該都與妳無關。容我專斷地說,那是屬於北區同學的學校。依妳的經濟狀況,更應該讀中女中,好隨時照應家庭人力的需求。我曾遷徙住居,跨越兩區,生活與學業適應了好一陣子,感覺只要家在身邊,就安心自在;我的室友中,有些從屏東、苗栗來的同學就過得不大快樂,也打不進本地同學的圈子。

 

妳必須看清北區名校盛名的本質,只有踏實地在家鄉讀完高中,才會受人欣賞。試想,上了大學之後,就算妳自表是北區畢業,「妳是台中人」的事實還是不會改變的呀!台中人沒特別理由跑來台北湊熱鬧,豈不可笑?年輕的妳,是否可以想通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呢?

 

還有,突然想到。

 

陶喆的父親──陶大偉是30年前有名的諧星,他曾唱過一首《媽媽的話》,部分歌詞如下:

 

你不要羨慕那有錢的人  有錢的煩惱你一定聽聞

也不要追求那虛榮名聲  爬得愈高就跌得愈深

 

這話誰都明白,誰都說對。

 

可是孩子,你願意相信嗎?你捨得不追求嗎?

 

 

http://tw.myblog.yahoo.com/hsnu569-doggy/article?mid=212&prev=239&next=156&l=f&fid=7

上一篇:競爭力

下一篇:我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