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23:23:04Pan

發財之後,何去何從?




         發財之後,何去何從?     李展鵬
 

 中國人愛說「發財立品」、「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期望人在得到溫飽、或是富起來之後,要在品格、修養、道德方面有所提升。這個說法,亦適用於一個城市的發展歷程上。
  最近幾年,澳門整體是夠富裕了,GDP也屬創奇蹟。按理,現在的澳門應該是走向「立品」與「知榮辱」的層次,我們此刻關注的理應是文化涵養、公民素質、思考能力、社會使命。然而,觀乎近日坊間對施政報告的期望,卻仍多是停留於衣食住行的物質層次──最受注目的是派錢、房屋、通脹等,其次則是交通、醫療等。
  非常吊詭地,澳門在富起來之後,民生問題似乎比賭權開放之前更加嚴峻。最基本的出行、置業、就醫等需要,竟然越來越難得到滿足。也因此,施政報告頗有「救火」的味道:交通的燃眉之急如何解決?住屋問題有沒有新招對付?物價狂升有什麼對策?今天澳門人的無奈是:經濟發展竟然是創造了很多關乎基本生活的問題。於是,當從搭車、上網、看醫生、看電視的基本需要都出問題,社會也就無暇討論有關「立品」那個層次的事。尤其在施政報告前夕這種重要時刻,誰願意多費唇舌談近年澳門的本土研究及公民素養?
  台灣導演楊德昌在電影《獨立時代》中引用《論語》去質問富起來之後的台灣──「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這個問題,今天沉積在多少澳門人心裡:如此富裕的澳門,是一個更為宜居之地嗎?是一個更有文化素養與社會公義的城市嗎?哪一天,全城對於施政報告的期望,再不是現金分享或公屋進度,而是保護動物、無障礙空間與藝術創作?

力報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