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5 13:10:11Pan
為何她要扮男人--女扮男裝的故事.一
想知道性別歧視是否仍然存在?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以驗證:我們的文化是否仍然有女扮男裝的故事?
是的,祝英台與花木蘭的故事已成為遙遠的傳說,霍青桐與殷素素扮男裝的故事只存在於武術小說,現代女性有受教育權、參政權,她們經濟獨立、自主自由,為什麼還要扮男人?然而,最近有兩部電影不約而同選擇了女扮男裝的題材:美國片《球愛可人兒》中有個女孩扮男裝混進足球隊;伊朗片《越位女球迷》則有一群為了看足球比賽而扮男裝的少女──在今天的伊朗,女性仍然被禁止進入體育館。
兩部電影有莫大的差異,卻又有奇妙的巧合:《球愛可人兒》是部典型的荷里活青春喜劇,《越位女球迷》則是部富紀實風格的伊朗電影;另外,美國與伊朗,一個是發達富裕的西方國家,另一個是仍有保守的性別傳統的回教國家,兩者代表了當今世界的兩種對立的文明。這兩部電影在文化底蘊及影像風格上迥然不同,然而,兩片的女性為了達到某些目的,竟都需要男扮女裝,而她們的目的,竟又都跟足球有關,這個巧合一方面點出了性別議題,另一方面又引起有關商品化社會的思考。
女扮男裝的情節之所以在虛構文本出現,往往反映了真實世界的性別不平等。如果當時的女性有受教育權,祝英台自然不必扮男裝;如果當時的女性可以參軍,也自然不會有木蘭的故事;在武俠世界,如果女性行走江湖不會惹來麻煩,霍青桐也自然不用掩飾女兒身。同理,《越位女球迷》及《球愛可人兒》亦帶來性別的訊息:前者向全世界暴露了伊朗社會上令人失笑又憤怒的性別不平等,《球愛可人兒》則指出了就是在美國這自稱開明的國度,踢足球的女性仍然備受歧視。在祝英台那個時代,學堂是女性禁地;在武俠片的世界,江湖對女性來說是凶險的。然而,到了今天,原來還有一些城市空間是不太歡迎女性的,而在今天的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足球場就是其一。
我們幾乎可以斷言:只要一天還有女扮男裝的故事,社會就仍然有性別歧視。如果這種題材乃古今中外皆有,那麼,祝英台的故事跟《球愛可人兒》的差別在哪裡?霍青桐跟伊朗女性又何關係?數百年過去了,我們的性別觀念有多少進步?(為何她要扮男人.一)create_adam@yahoo.com.hk
阿堅
2006-12-02 01:07:48
我們對於莎士比亞的結論啊...這個問題我有點不懂回答。我用開課來說明好了,在澳大英文系的大學部和碩士班都有開”莎士比亞”,不過都是選修;至於我在台灣時系上也有開,同樣也是選修,然後一些教授在教”英國文學”時通常都會提到(可能是用兩節課吧)...我跟莎士比亞真的很不熟 ><”,想當年碩士入學口試還答錯一題跟莎翁有關的題目:p
<律政俏佳人>個人覺得很好看啊(要看第一集,續集可免,評價不好...),也很好笑,而且我覺得它是有內涵的喜劇。
至於關於寫稿的事,想不到編輯還提到我呢(受驚若寵:p)。但既然這樣我也坦白說出我心中的想法,其實我一直害怕批判性或與流行文化相關的題材會與該專欄格格不入,每次看到其他人寫的都是散文或是詩,我忽然寫一篇批判性的文章感覺好像有點突兀呢!哈~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有一些想法但不敢投稿的原因。我最近在寫一篇文章,主題是關於”東西方人狗電影(就是以狗作題材)的變遷與對比”,也會扯到一些與文化及意識形態相關的東西,等寫好應該會投去那邊吧!謝謝你的鼓勵,真的~我其實很愛想東西但卻很懶寫,哈
剛寄了個東西去你信箱,你去看看吧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