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5 04:27:37Pan

Fly me to the moon --北京之夏.完結篇

  Fly me to the moon   

  跟詠彤聊北京的時候,已是我北京之旅的尾聲。

  這已是詠彤第二次去北京了。我在青年旅舍認識她,問起她對北京的觀感,她笑著說:別問我,我比任何人都要不了解北京。

八年前,二十歲那年,她一個人去了北京,那是她第一次的自助旅行。當時,她對自助旅行存有許多幻想,她聽說,要了解一個地方,最好是交一個當地的男朋友。

  這個浪漫的台灣女子,大概幻想著自己是電影《情留半天》的女主角,然後,她遇上了一個北京人。九十年代末,她在「現代北京」與「古城北京」之間徘徊,而他,則在外國通訊社的北京分部任記者。他以本地人的眼光、記者的觸角,非常嚴厲地批判了北京──從北京人的傲慢,到北京城的發展。那時,他正採訪一個很重要國際會議,需要連續好幾天在會場前守候,而她就每天陪他等,有時是四小時,有時是八小時,她聽了很多對北京的牢騷。當年的她有點懷疑北京有沒有那麼差勁,但她覺得他說話很動聽,她喜歡上這個人。

  但他們沒有在一起。雖然他們在北京朝夕相對,雖然他們牽過手擁抱過,但他們沒有在一起。詠彤說,後來她才知道他自己其實就是他批評的那種「自我中心的北京人」。由於他們初相識的場合有外國人,因此她用英文名自我介紹,後來,她說沒有中國朋友叫她英文名,請他還是叫她詠彤。但他沒有理會,還說她的英文名好聽,始終沒有改過來。「跟他在一起,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可以決定。」她輕輕笑說。然而,她真的喜歡他。她說,她廿八年的人生中,曾經遇過兩個「就算是把雙手砍下來都想擁有他」的人,這北京人是其中之一。

  她最難忘的,是在一間咖啡店等他電話。當時正播著老歌Fly Me to the Moon,她一邊聽一邊拭淚。那一刻她懂了,她整個旅程根本有如在月球上;她不是在真實的北京,而是在一個戀愛的北京,一個由他定義的北京。因此,才有了八年後的另一次要看真北京的旅行。

  我跟她說,我也是為了過去的漏失而重訪北京,只是我的理由沒那麼浪漫。人生旅途上,因為不同的理由,我們錯過一些,得到一些,誤解了一些,領悟了一些。只是,誰又知道什麼是「最真實的北京」?感受過,體驗過,那就是真的。(北京之夏.十一.完)create_adam@yahoo.com.hk
台長PAN 2008-06-10 10:49:56

沙若:
很抱歉!! 之前竟然漏看了你的留言.
你說的很對,很多時候,觀眾/評價一座城市,其實必要透過城市中的人. 這就是旅行團可恨的地方--它把我們隔絕於當地人.

KAIMIE:
果然是很巧合呢..有點像奇斯洛夫斯基電影..
就好比,今天在中國,有如火如荼準備奧運的北京,也有處於水深火熱的四川. 同一時間,發生著很極端的事,也反映著這個國家的一些極端.

kaimie 2008-06-09 21:10:55

真的欢迎你来北京噢。或者说,欢迎你再来内地吧。
看看我们两个的留言日期,5月11日与12日。而12日那天,我想你一定知道,内地的大地震事情。
我们与他们都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但是,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的。而且会更好的。
今天来看你的blog的时候,偶然注意到我们的留言日期,才有了这样的感慨。

沙若 2008-05-12 06:39:24

城市裏的人似乎都在尋找這個城市的定位
城市外的人在到訪這個城市前,總會在内心對將要遇見的城市作一番打量。
城市裏的人就是這個城市的鏡子,也是了解這座城市的好途徑。
我不知道我看人會不會分門別類,但很多時候,我所結交到的那座城市裏的人,確實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