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7 09:33:52瑄瑄和宸宸

無錫靈山大佛(2013-06-16)

前一陣子再介紹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心想在今年六月時到大陸出差,因同事推薦,也拜訪了大陸的佛陀紀念館,趁現在記憶猶新之時,趕緊為大家介紹太湖邊的無錫靈山大佛風景區,也讓大家比較兩地的佛陀紀念館的差異。靈山大佛,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佛高88,用青銅700餘噸,傳統的大佛建造主要由佛教信眾捐款,而靈山大佛一開始就採取寺院跟公司合作的方案。該地區為中國5A級旅遊景點,帶動了一系列「靈山產業」,如靈山食品廠(生產素食)、靈山蔬食館、靈山香燭工藝製品公司等。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大陸內地的旅遊團,因同事說此次的靈山行程門票加車資只要人民幣100元,如果是個人參訪的話,門票是人民幣200元,所以就趕快請同事報名;當天搭乘的專車還蠻新穎,車上也有安排專業導遊,更感心的事是沒有任何購物行程。

 

中國江南庭園的假山造景,用的都是太湖附近所產的大石,以意象之境來表達山中之境。

 

車上的導遊一再告誡隨團老人家,來這個風景區一定要用他們自家生產販賣的香,上面有工作人員會檢查其包袱,想必這香的價格隨著功能不同,價格也跟著不同。

 

靈山大照壁,湖光萬頃淨琉璃,這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越朴初先生所題,寓意靈山勝靜如琉璃世界般清淨美好。

 

洗心池,所謂心性本淨,客塵所染,時時洗心反省,清淨心靈,除確在塵世中沾染的塵垢,恢復清淨純正的自然本心。

 

佛足壇,相傳佛祖在涅槃前再摩揭陀國的巨石上遺留足跡,稱為兩足尊,此後成為佛教徒千百年來膜拜與供奉的聖蹟,同時也代表佛祖腳踏實地,精進不止的精神象徵。

 

太子像,全身鎏金,高72公尺,以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年前誕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國,其七步生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為形象的塑造。

 

每天兩場的九龍灌玉秀,隨著佛之誕音樂開始,蓮花緩緩綻放,太子像從中徐徐升起,九龍一齊仰天噴水,象徵佛祖誕生時,唯陀二龍王以清淨之水土灌太子之身,進而天地大放光明,百花競豔,蟲鳥齊鳴,壟罩著安樂祥和愉快的氣氛。

 

降魔浮雕記載了釋迦牟尼為了追求覺悟之道,在無邊的黑夜裡,歷經重重阻難和考驗,降伏一切魔障,坐禪悟道的故事。

阿育王柱為阿育王在恆河為弘揚佛法所建之石柱,其柱為文為尊重佛法,勸善斷惡,禁止殺生,仁慈平等,及有關人類之福祉之詞語。

 

接著我們要進入靈山大佛風景區最精華的梵宮;梵宮建於20081123,高三層的梵宫採用退台式建築布局,頂部為錯落有致的五座華塔,遠望像是五朵盛開的金色蓮花高聳雲端,在陽光下閃耀聖潔的光芒。

 

梵宫入口,其建築頂部的巨型鑿井,由一層一層不同木構件的组合,通過木雕構件,背後透上燈光,步入梵宫大廳,遊客會感受到燈光帶來的莊嚴和神秘。

梵宫主入口,主色調呈佛教傳統的明黄色,給人以平靜祥和之感,漢白玉鋪就的地面清新典雅,莊嚴而古樸,透明的四格天窗與下方的圓壇遙相呼應,柔和而自然。

 

廊廳,為拱頂結構,高18公尺,長度近80公尺,全部採用金絲楠木雕刻而成,頂部為方形套叠藻井,中央雕刻有立體蓮花圖案,各方形藻井整齊排列,佈滿整個拱頂,讓人有一種舉首高望空曠遼闊的感覺。

 

塔廳,仰天望去,幽藍色的華塔頂蓋繁星閃爍,通透而深邃,仿彿置身一望無垠的藍色蒼穹之下,神秘的蒼穹似乎近在咫尺,點點的繁星似乎伸手可及,天人合一間,讓人浮想聯翻,不覺心生清淨安寧之意。

 

以琉璃黄金等珍貴材料打造的鎮館之寶大型琉璃巨作華藏世界,營造出佛教構建的宏大浩渺、光明燦爛的宇宙境界,堪稱文化與工藝珠連璧合的精品之作。

聖壇前廳由六個直徑近10公尺的穹頂構成,結合圓形穹頂的獨特建築形態,並由數十名代表當前敦煌壁畫創作最高水平的畫師歷時數月,將一幅幅神秘典麗的敦煌壁画《天象圖》在靈山梵宫完美呈現。

 

聖壇前廳所擺設的十二生肖縮小版,以擬人化的中國風表現。

 

接著就準備進入聖壇,因聖壇裡有一場大型情境劇靈山吉祥頌的演出,所以需要另外的50元門票;聖壇一個集會議、演出、參觀於一體的圓形場館,其上方是高達30多公尺的巨大穹頂,1500盞金光閃閃的蓮花燈瞬間開啟,彷彿星光燦爛的天穹,可以變幻出1100多種燈光變化。

 

三維立體的舞台,搭配著幾十台大型投影設備,以佛陀拋棄榮華,悟出成道的故事為主題,首先以環型布幕放映大型的影片,中段則以真人並搭配王宮場景描寫在王宮中奢華且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情景,最後則是以佛陀在菩提樹下悟成正果為結束;中間的情境秀頗讓人驚艷,但最後以菩提樹在中央舞台生起就顯得非常草率。

逛完了美麗的梵宮之後,我們接著到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五印壇城,五印壇城矗立於碧波蕩漾的香水海之中,外觀莊嚴而輝煌,耀目的金頂、巨大的鎏金寶瓶、醒目的經幢和經幡交相輝映,突顯出藏族古建築的迷人風采。

 

壇城内供奉五方五佛,即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冬方阿閻佛、中央的毗盧遮那佛,内裝飾聖潔而炫麗,完美融合了彩繪、壁畫、木雕、唐卡、壁飾、鍍金等藏族裝飾技術,美倫美奐地展示了獨特的壇城藝術。

城外的轉經筒,又稱嘛呢經筒,藏傳佛教認為,嘛呢叭咩吽持誦此六句真言越多,表示對佛越虔誠,越能脱離輪回之苦,於是把六字大明咒經卷裝於經筒内,每轉動一次就等於念誦經文一遍,表示反覆念誦着成百上千倍的六字大明咒。

 

曼飛龍塔是泰緬等南傳佛教中的代表建築,塔基為一圓型須彌座,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組合而成,是一座金剛寶座式的群塔,塔身以白色為基色,塔身上有各種浮雕、陶瓷、佛像和其他各種飾紋,多層次的建築,造型美觀玲瓏精緻。

 

天下第一掌,高度為十一點七公尺,寬為五點五公尺,當初設置此巨掌是要讓遊客能更直接的感受八十八公尺靈山大佛的宏偉,另外在靈山有摸佛手有福氣,摸佛脚有靈氣的說法,於是將此右手獨立,讓遊客瞻仰撫摸。

 

祥符禪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相傳唐代玄奘三藏法師曾遊於此,因見寺后主峰與西天取經的靈鷲山頗為相似,遂賜名為小靈山,並由當地官府出資興建小靈山剎,特請玄奘的大徒弟窺基出任第一任主持,原廟寺不幸毀於1930年代的戰火中,目前的廟寺則為大陸改革後重新興建而成。

從祥符禪寺後方到靈山大佛前共有兩百一十八級台階,從台階上可看六角古井及七屠浮雕。

 

費了好一番功夫,終於來到了大佛頂;靈山大佛高八十八公尺,由1560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大佛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與愿印代表给予快樂,均為祝福之相,整個佛像形態莊嚴圓滿,安祥凝重而細緻,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

逛完了整個靈山大佛風景區,對於梵宮裡面的建築設計感到非常欽佩,尤其燈光的設計非常柔和且明亮,一廳堂連著一廳堂,每一廳堂的建築風格都非常不同且獨特;而五印壇城的建築及展示,則讓我們對藏傳佛教有些許的瞭解,而靈山大佛的巨大及山頂的風景確實也蠻吸引人,不過這整體來說似乎少了許多的內涵,到處都是錢的銅臭味,畢竟這是企業化經營的佛門企業,只能就把它當作一個風景區,至於心靈信仰與祈福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美國黑金 2020-01-05 10:40:46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小劉 2013-12-13 20:25:37

剛剛搬過來,禮貌拜訪,請多多指教!

版主回應
歡迎新訪客,
多多指教
2013-12-13 23:34:23
搞怪王子 2013-10-28 16:54:46

這裡我就有來過喔
一整個超驚人的壯觀~!!!
主殿裡的燈光變化更是讓人目不暇給呢~

版主回應
我也很喜歡他的燈光設計,
亮又不刺眼,
像佛光普照一般,
非常祥和
2013-10-28 21: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