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1 23:55:06浅尘
[昆明日報之地球在哭泣]關注滇池
未轉載文章之前,先說幾句。
現在看關於大自然的記錄片,常常會聽到開場時說,再過幾年,這些鏡頭已無法再追尋。
物種不斷地滅絕,人類越來越孤獨,自然生態惡化,我們的後代將成為心靈匱乏的機械人。
如果不是圍海造田、又改田築堤、再建工廠蓋別墅,滇池也許仍是通透的美玉吧。
失去了天然的淨化功能,單純依靠污水治理,能消滅多少藍藻,大堤和建築群一定讓滇池像被圍困的生物,窒息殘喘。在雲南的朋友告訴我,走過去的時候,有一股難聞的味道,特別是這樣的夏天。
滇池不是昆明的,它是地球的。
然而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觀望著,在塵俗之外歎息一聲。
《2008:滇池開啟新命運之門》
“和滇池相比,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短暫……要說有什麼能和滇池共存?恐怕就是保護滇池的事業了。”一位長期研究滇池歷史的專家這樣對記者說。——題記
一切要從2000多萬年前說起。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在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強烈俯衝擠壓下,今天的昆明西山發生大斷裂,形成古滇池盆地,那次大斷裂之劇烈,今天人們仍然可從西山斷岩和與之相對應的圓通山斷岩剖面感受到。據科學考證,在滇池盆地中形成的湖泊,迄今已有 340萬年。
初形成的滇池,湖面比現在的湖面高27米多,北起松花壩,南迄晉寧十裡鋪,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以上,為現在的滇池面積的3倍。今天的整個昆明市區、呈貢壩子和晉甯部分壩區 當時都在浩淼湖水之下,百萬年前的滇池,是今天雲貴高原上的一個千島之湖。
從舊石器時代滇池周圍地區有人類居住起,其後三萬年間,依靠滇池生息的古人們沒有對滇池造成損害。西元13世紀,蒙古大軍攻陷南詔人于8世紀建立的拓東城,1276年賽典赤主滇,雲南首府從洱海之畔遷到滇池之濱,自此,昆明的發展就開始以犧牲滇池為代價了。賽典赤疏挖海口河,使滇池水位降低,在滇池周圍開墾湖灘,得田萬余頃,成為干預滇池自然形態的始作俑者。
以後的700多年裡,人類開始不斷涸湖造田、填湖建房,擴展城市,滇池面積不斷縮減。僅元、明、清三朝涸湖造田就達80多平方公里。1969年的“圍海造田”,讓臨湖7公里至海埂的大片草海永遠消失了。此後10餘年斷斷續續的侵佔又讓滇池水面積減少了30.6平方公里,滇池歷史的瞬間,近十分之一的湖泊面積不復存在。
孫髯翁1765年書寫“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天下第一長聯時,昆明只是一個人口不足三萬的小城,昆明人雖然已經在不斷向滇池索地,但還沒有對母親湖有任何污染。200餘年後,到20世紀80年代中,母親湖水質終至惡化。
1972年7月
人類保護滇池的歷史紀元
1972年7月,在昆明震莊賓館,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對雲南省和昆明市負責人發出指示:“昆明海拔這麼高,滇池是掌上明珠,你們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工業要注意保護環境,不然污染了滇池,就會影響昆明市的建設。”
這是人類第一次發出保護滇池生態環境的呼聲。而且是在滇池還很清澈的時候。這需要何等的遠見和境界。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具有偉大的啟蒙意義。周恩來總理永遠讓世人敬仰。
真理要被人們廣泛接受,往往需要一個相當的過程,保護生態環境的道理更是如此。保護滇池的歷史紀元開始16年後的1988年,昆明地方性法規——《滇池保護條例》頒佈實施,此舉標誌著滇池保護工作進入系統化、法制化軌道。而這16年間,昆明城市建成區擴大了一倍以上,而人口和對滇池的污染總量都增加了兩倍左右。
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滇池水質還是三類水,按國家標準可做飲用水水源;20世紀90年代初期成為五類水,幾乎失去水的各種功能。
20世紀90年代
保護滇池的覺醒年代
20世紀90年代,昆明的滇池處於這樣一種生存狀態:首先,作為一個處於老年期的湖泊,又位於主城區下游,與處於城市上游的大理洱海很不同,洱海在城市上游,又有乾淨、清潔的補充水源。昆明市生產、生活汙水處理和地下截汙管網建設尚處於空白,昆明城區下游的滇池每年不得不“吞咽”城市污水一億多噸,成為昆明市生產、生活污水池。
其次,滇池處在嚴重缺水地區,外來乾淨水源少,乾淨水源基本靠雨水,除此之外的補給水源就是城市生活污水。而且滇池的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排水量大於來水量。在滇池上游,有20多條河道從市區流入滇池,河水常年又黑又臭,夏季高溫天氣時更加臭不可聞。而且這20多條入湖河道,河流流程短、地下滲漏率高。所以滇池的水體交換十分緩慢,平均四年才能置換一次。而同屬國家重點治理湖泊的太湖和巢湖,水體置換比滇池快得多。
第三是由於歷史上滇池水位高,十年九澇,古人在滇池和金沙江水系的接點上開口,導致水位下降,增加的土地帶來人口膨脹和污染加重,大大超過了滇池的承載力。
第四是2920平方公里的滇池流域,集中了全省4.5%的人口,82%的工業產值,40%的大中型企業。為滿足昆明市不斷增長的需水要求,滇池在承接了整個流域的生活、生產回歸水後,仍然被多次迴圈重複利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161%,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而根據國際經驗,這個數位超過20%時就可能出現水危機。
20世紀90年代,被公認是保護滇池的覺醒年代。昆明人震驚、內疚於“一覺醒來母親湖已變成一湖污水”,一個個對保護滇池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動接踵而來,歷史會這樣記載這10年:
1990年1月 ,昆明市開始疏挖盤龍江工程,昆明地區近萬名軍民前往工地參加勞動。這次疏挖工程歷時12天,共出動軍、警、民35萬人次。
1991年3月 ,滇池污染治理的里程碑工程,昆明市第一座汙水處理廠——蘭花溝汙水處理廠竣工。
1992年9月 ,昆明市收到了第一筆治理滇池贈款,臺胞江俊龍先生慷慨解囊100萬美元。
1993年4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政府召開“滇池污染治理現場辦公會”,標誌著人類對滇池的關愛和污染防治進入了“針對生產、生活領域原因的綜合性治理階段”。
1993年7月至10月 ,實施了滇池草海底泥疏浚試點工程,開挖水域面積4795萬平方米,共疏挖底泥10萬立方米,為大面積實施環保水下疏浚草海底泥工程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1994年4月 ,為保護滇池水環境,保護滇池水產資源,昆明市政府決定嚴禁一切機動漁船在滇池上從事漁業捕撈生產。
1995年9月 ,滇池保護治理工程——西園隧道工程竣工。和志強、楊健強等視察工程。
1997年1月15日 ,昆明市近千人參加清理盤龍江汙物的義務勞動,拉開了滇池主要河系的清汙序幕。
1997年6月, 滇池北岸和盤龍江中段截汙工程正式開工。
從1999年開始,昆明市採取措施,關停了有污染的企業。對滇池流域重點排汙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開通了舉報電話,24小時受理舉報電話。
1999年5月18日 ,國務院批准實施《昆明市城市總體規劃》,此規劃明確要求“切實保護和改善滇池的生態環境,嚴格控制城市向滇池方向發展”。此舉標誌著滇池保護已正式納入昆明市城市總體規劃之中。
歷史進入了21世紀。在20世紀尤其是90年代的基礎上,對滇池的保護治理開始形成常態,並且力度不斷加大、水準不斷提升:
2001 6月,昆明市設立了以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長為主任的滇池保護委員會。
2003年2月,市滇池管理局執法大隊對雲電陽光房地產有限公司非法侵佔滇池水體一案進行查處,責令該公司將所填占的滇池水體保護面積共13815平方米全部恢復原樣,並給予罰款。該案為有史以來查處力度最大的侵佔滇池水體執法事件。
8月,根據市政府要求,西山區政府、西山區滇池管理局為保護滇池,全面封停16家採石場,並設立滇池面山保護“警示牌”。同月,主要截攔城市生活污水的盤龍江上段截汙工程動工,標誌著治理滇池污染的矛頭,開始全面轉向當時已成為滇池主要污染源的城市生活污水。
2004年的2月6日,是滇池歷史的重要時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對滇池治理做出重要批示:“滇池污染嚴重,治理難度很大,需要一個科學的切實可行的綜合治理方案,統籌規劃,認真落實。”這是在改革開放後,共和國中央政府首腦首次關注昆明母親湖的生態環境保護。
同年8月,昆明市首次嘗試利用松華壩水庫棄水置換草海水體。1100萬立方米優質水通過盤龍江,經玉帶河、篆塘河、大觀河進入滇池草海,對其水體進行置換後,草海水質改善明顯。
2005年8月,繼上年置換草海水體之後,昆明市今年再次利用汛期松華壩水庫棄水,置換草海水體,本次共放水46天,進入草海的清潔水達1800萬立方米,使草海水質有效改善。
2006年11月,昆明市決定自2007年1月1日零點起,禁止營運性燃油機動船舶在滇池水域航行和作業。
同年12月,歷時3年,投資26.77億元的昆明高嶢至海口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這條公路對滇池的生態環境保護也具有重要意義。
2007年
滇池保護響起警世之鐘
2007年的年曆打開了,按農曆,這一年是60年一遇的農曆"金豬年",是個難得的吉利年份。但對滇池的生態環境保護來說,卻響起了警世之鐘:權威部門發佈的資料顯示,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雖然遏止了母親湖水質持續惡化的勢頭,但水質卻沒有改善。2006年滇池草海和外海全年水質為劣V類,外海局部為V類。
這一時期,預定使滇池水質明顯改善的階段性目標未能實現。保護母親湖所面臨的挑戰仍然甚至更嚴峻:因為自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7年,昆明市建城區面積又擴大了近3倍,相伴隨的是幾乎同步的人口增加、生活水準提高和污染排放增加。儘管在過去對滇池的保護治理中,對其艱巨性已有充分的估計,但實際變化中的艱巨性比預計的更艱巨。
經濟要不斷提高、城市要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準要繼續提高。這一切給滇池生態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困難如何解決?這實際上是一個當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難題。
流經西歐的萊茵河如今河水清澈,風光秀麗,但為了將萊茵河從 “西歐下水道”治理到鮭魚重新在河流中出現,成為治理河流污染的典範,從20世紀70年代到2005年,萊茵河流域各國為萊茵河流域治理投入了300多億美元,從2005年到2020年,有關治理預計還將投入100億歐元。
昆明的友好城市瑞士蘇黎世,二戰後湖泊治理歷經40年,耗資200多億美元,截汙率才達到99%以上。
相比較之下,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後的十幾年中,保護治理滇池花的47億元人民幣,是取得了相當積極的成效的,否則,在如此沉重的壓力下,滇池的狀況肯定還要糟糕很多。
2007年,對滇池的命運負有特殊責任和使命的昆明人,不但必須在看似不可為的大難題面前有所作為,而且要有超越歷史的大作為。於是,2007年成為滇池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歷史的警醒之年、超越之年。
這一年,共和國中央政府對滇池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空前關注:2007年6月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江蘇無錫召開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把治理“三湖”作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標誌性工程擺在更加突出、更加緊迫、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規劃、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地把“三湖”治理好。
7月12日,雲南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太湖、巢湖、滇池“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座談會精神,在昆明召開滇池治理調研彙報會。省委副書記、省長秦光榮在會上強調,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對歷史高度負責、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把滇池治理擺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更加緊迫的位置,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下最大的決心、花最大的功夫、盡最大的努力,全力推進滇池污染治理。
同月,省委副書記、省長秦光榮率省市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滇池截汙管網建設、入湖河道環境整治、藍藻清除、底泥疏浚等內容,深入實地對滇池治理進行現場調研。
在這一年就職的新一屆昆明市人民政府,在坦承“滇池的保護和治理是本屆政府面對的最大挑戰”的同時,莊嚴承諾“未來,依滇池而建的現代化省會城市昆明還要繼續發展,不會因滇池污染而整體搬遷。滇池治理將在以往基礎上,走更加科學、全面、系統的綜合治理之路”。
這一年,首個滇池沿湖面源污染控制示範工程,在晉甯縣昆陽鎮中誼村通過省級有關部門驗收。標誌著在最艱難的領域—農村和農業社區面源污染,滇池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規模化延伸。
2008年
滇池保護治理開始艱巨而豪邁的超越
對滇池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而言,2008年將銘刻對昆明人對以往的艱巨而豪邁的超越:
“滇池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滇池流域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確立,使以往的努力和奮鬥得以發揚光大和昇華;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汙,治汙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模式,以及滇池治理保護“河長、路長、湖長、片長”責任制,為上述戰略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性支援;環湖截汙、環湖公路、環湖生態、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建設,為上述戰略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性支撐。
從2008年起,昆明、雲南、中國、世界將共同見證滇池的這段歷史: "一湖三環"兩年閉合,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兩年突破,主城、環湖及29條入湖河道截汙收集處理三年達標;到2010年實現滇池流域城市、鄉鎮政府所在地污水收集處置率達90%%以上,滇池一級保護區範圍內散居居民污水收集處置率達70%%以上,一級保護區外村莊污水收集處置率達40%%以上,並且汙水處理標準全部達到能做為中水回用和生態用水的一級A標準,中水全部回用;牛欄江調水四年投運,滇池清淤和外流域調水六年基本實現;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範圍核心區2013年全面退出種、養殖業活動。
雲南和昆明計畫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滇池水環境品質明顯好轉。到2020年使外海水質基本滿足IV類水質保護目標要求,到2030年可達到外海III類、草海IV類的目標。
2008年4月1日,包括昆明市市長在內的7600多名昆明市民,在昆明12條入滇池河道中義務清除淤泥;同月25日,在距滇池140餘公里的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雲南省最高決策層一致決定: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確保2008年底開工建設,並爭取用4年左右時間建成,保證每年向滇池補水不少於6億立方米,保證向滇池補水不少於20年。
這兩項全社會一體保護滇池的行動,最生動地向世人發出一個明確、堅定的資訊:雲南和昆明將對母親湖報哺育之恩、盡反哺之責;對還將依靠母親湖生息的後代盡先輩之責,直至永遠。
全文轉載自2008年6月24日昆明日報
上一篇:不重要的窺視者
下一篇:《鐵皮鼓》:沉重的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