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5 11:19:39

一個也不能少-芬蘭教育


這是在早餐店看到一本2007年天下雜誌教育特刊,裡面的內容發人深省,當下就跟早餐店的小姐借回去拜讀,並和領域內的老師們分享。

先前就很想看《芬蘭經驗》,可惜一直沒借到,正好雜誌內節錄芬蘭教育的重點,讓我能快速吸收,有了很多想法,和大家做分享。

芬蘭教育為何令全世界驚豔,原因是這樣的:

世界前三大新聞通訊社「路透社」傳送給全球新聞界使用的兩張照片,被住在北方芬蘭小鎮的13歲中學生拆穿,確認這兩張照片是翻拍自電影鐵達尼的一個片段。路透社被迫認錯道歉。

芬蘭的孩子,能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

這不正是臺灣九年一貫的教育目標嗎?不正是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主要培養學生的能力之一嗎?

芬蘭和臺灣(亦或是其他國家)的差異在於---

把大比例的教育資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級中學(相當於臺灣國中的階段),和學習遲緩者的身上。

先前韓國推行菁英學校,提高國家競爭力,媒體大肆報導讚揚,臺灣家長也期盼能有這樣的學校在國內出現,這樣的現象,與臺灣現階段推行的教育精神,是可笑的相背離啊!

在高倡提高國家競爭力、創造力、全球化的年代,許多國家莫不把資源投注在高等教育或所謂的菁英上面。臺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翻開謝長廷、馬英九的教育政策,也提倡把資源分配在高等教育!成大、清大等學校還開設了類似招收菁英的系所,將最好的資源集中在該系所上,你絕對想不到,大學也在搞能力分班!當越來越多的資源集中在這些菁英上面,不就也造成了臺灣M型社會的主因嗎?平庸的、有障礙的人,就這樣被淘汰在全球化洪流裡!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這樣說,太過批判了!但如果你仔細想想,看一看大環境,會發現國中教育真的很少獲得資源。

芬蘭絕不標榜菁英教育,堅持每一個孩子「公平受教」,有了公平,快樂學習就不是問題,他們的教學不一定是創新或是有趣的,甚至可能覺得沈悶,但是他們的目的,就是讓「每個」孩子都具備基本能力,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時,老師會立即提出矯正計畫,在課堂上或是放學後進行個別輔導,費用由政府負擔。

那可能有人會問,學得快的怎麼辦?這樣對學得快的不公平!
芬蘭人認為:「學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學,學得慢的人更需要幫忙」
我倒是覺得很有道理,芬蘭是九年義務教育,採「綜合學校」的模式,讓七~十五歲的中小學生不分年級,都待在同一所學校學習,我覺得很酷,但也覺得很難想像這樣的學校型態。

畢竟,我也在科層體制下的教育中成長。

反觀臺灣學不會的學生,現階段在課業上沒自信,不唸書,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於是沈迷網路、結交壞朋友,行為漸漸偏差,因為學校有進度,無法兼顧到這樣的學生,於是他們不唸書,開始在課堂上作亂,造成師生對立,不斷的惡性循環,這樣的結果,在全臺灣的每一間學校都會發生,更甚者,被少年隊帶走、中輟、犯罪、性行為混亂的,即使學校有心去處理,但卻沒有強大的資源和配套措施作為後盾,也只能幫助這些學生好好畢業,留給社會去教他們,或是讓他們造成社會上的亂源。

另外,值得我們反省的,是芬蘭教師的態度。
芬蘭的老師,是人人尊敬的行業,每個人最大的志願是當老師,要當老師,必須受5年的師資培育,並有碩士學位,而且當老師的薪水不多,他們沒有評鑑老師教學品質的觀念,因為芬蘭沒有不適任教師,最重要的是,芬蘭老師教學生的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怎麼學習」!

而老師自身,則是一種「最愛學習的動物」,「有能力學習,才有能力創新教學,教育才會不斷提升」

看到這一句話,現在從事教職的大家,你當上老師之後,有不斷在「學習」嗎?

我自己,深深的自我檢討了!

最後,引用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作為總結:
「我們強調的是學習,不是競爭,芬蘭絕對不會用競爭來刺激品質」
教育的目的是學習,不是競爭啊!

mengjie 2008-04-13 11:22:52

正妹老大,小妹在此先向您報告,若無意外,今年夏天應該就會去阿美利堅共和國體驗美國的教育。
不過目前尚未決定何間學校(美國東北部的機會很大),屆時若有任合final decision,小妹我一定盡快向您稟報。
祝福妳 順心快樂! : )

版主回應
好好加油喔!!!
老娘會去看你!
2008-04-25 19: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