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6 11:39:16

深學習

在早餐店看到上禮拜商業週刊的文章,主題就是在講「深學習」,當下滿好奇的,從沒聽過這個詞,就拿來翻一翻。看完之後,覺得沒什麼,公領系的同學們只要看第一段,就知道它在講什麼了。

深學習,即是體驗式學習,強調做中學!

看完這句話,大家應該覺得很老梗吧!XD
但《商周》卻用了很文謅謅的詞去形容體驗式學習!

文章有一系列的報導,說明深學習是一場學習革命,傳統聽講式上課out,體驗式學習in!這句話看到時,頗不以為然,我想這是目前的教育主流,只是學校如何有一個好的配套措施,讓學生能突破傳統教室的格局,是現在教育界都在努力創新的,而綜合活動課程,即是以體驗式學習為主旨,讓學生能做中學,落實學習者即是主人的概念。

《商周》所舉出深學習的範例,皆是需要大量花費投資下去,而分享深學習經驗的人,都是企業中的大老闆或是貴婦級的人物。深學習的代價,真大!我也更感覺到自己所教的科目重要性,若是要用金錢來衡量,綜合領域的教學,算是最為廉價的深學習了!用最廉價的方法,達成與昂貴深學習的相同目標!

深學習除了做中學,去體驗實作之外,它還有一個概念就是「破格」,意指「理解框架,然後順著框架,把自己再延伸出去」,這是我最喜歡的政大教授陳文玲所用的詞,「人最好更了解自己,再去學習,你不知道自己的格在哪裡,怎麼破?」

這樣的概念,不正是體驗教育所說的,突破自我的舒適圈嗎?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隨著「彼得‧聖吉」到內蒙古騰格裏沙漠,什麼都不做,去學放空,去學謙卑,學止觀,在沙漠中,往前走、坐下來……

勤業眾信前總裁妻子「林蕙馨」到加拿大加布歐拉島的海文學院進修創造力,那是一個五千人的小島,小木屋裡沒有電視,就是一個小荒島,她在那裡認識自我……

這些都是突破舒適圈的範例,這些中年事業有成的人,在生命的歷程中,遇到瓶頸,於是去破格,找回自己真正想要的與發展自我潛力。

書中還提供了可以做深學習精選的33個城市或是課程,告訴你怎麼選地方遊學,跨入異境,非常的吸引人,但也貴得嚇人,當然書中也提到,如果無法出國,在台灣也有一些課程可以上,但仍是有一點價位,不過應該負擔的起。

只是我想這些資訊,就當作是一個參考吧!不用為了深學習而盲目的深學習,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真的想要做什麼,渴望的是什麼,即使不用遊學,不用像書上的人物花那麼大的費用,也能「破格」,因為你已經知道自己、瞭解自己,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屬於自己的體驗式學習,突破舒適圈,進一步成長。

最後,書上有提出「天涯海角,都是你的教室」:(後面是我的OS)

去美國紐約—從購物,學時尚 (臺灣的百貨公司也可以學啊!)
去加拿大加布歐拉島—學雕塑,找自我 (苗栗也有木雕學習的地方啊!)
去泰國曼谷—動手燒菜,學創作 (在家自己學!)
去美國紐約—當演員,學溝通 (臺灣有很多這種課程吧!)
去英國倫敦—逛博物館,學鑑賞 (學校課程藝術與人文會教)
去澳洲凱恩司—從潛水,找到新視野 (蘭嶼、綠島也很不錯)
去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練佛朗明哥,學表達 (臺灣有在教)
去法國波爾多—品紅酒,學品味 (電視上有說臺灣也有不錯的紅酒,可媲美國外)
去法國普羅旺斯—學畫,強化觀察力 (有很多才藝班)
去奧地利維也納—聽音樂,練大腦 (在家聽古典樂,就聽不完囉!)
去臺灣—陪馬祖繞境,欣賞次文化 (這我覺得很妙!)


還有一些沒打出來的,但主要是讓大家知道,難道這些能力,真的需要到國外學嗎?有些東西,在臺灣就能接觸到,書中的建議固然多元又吸引人,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自己,願不願意去學習,去體驗吧!


話說回來,現在我所學得拉丁舞,也算是突破自己,學肢體表達的方式吧!

在臺灣、在高雄,我也能破格!

附上文章,大家可以點進去看一看: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