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0 18:32:26Hansen

從十運到奧運還差幾步?

新華網江蘇頻道 新華社記者王恒志 郭奔勝

正在江蘇省舉行的第十屆全國運動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次重要演練,全世界的目光也因此而更加關注十運會,從十運看奧運一時間成為引人矚目的焦點,那麼,從這次全運會起步,我們到底還距離奧運有多遠?


軟體難,難於上硬體!


這次全運會江蘇全省各方面共投入3000億元人民幣用於和十運會相關的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等,無論是各地方代表團還是觀摩團,對於本次全運會的硬體準備都是交口稱讚,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不止一次表示,江蘇省為舉辦十運會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場館建設、交通安全、安排接待、競賽組織和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國際奧會觀摩團的好評,也為北京奧運會積累了大量值得借鑒的經驗。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十運會的硬體條件在全運會歷史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些方面即使是用於奧運會也完全能合格。就拿十運會主賽場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而言,這座包括5個場館的大型體育建築群在國內絕無僅有,其體育場和體育館都達到奧運會辦賽標準,整個場館使用新技術新材料和高端科技的環節不勝枚舉,得到了包括眾多見多識廣的名將們在內的幾乎所有人的稱讚。而為全方位展示十運會風貌,江蘇建立了十運會資訊技術系統,這個系統覆蓋全部13個省轄市,9個縣級市和6所大學共54個比賽場館,確保每個賽場的消息都能同步及時獲取。


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工程總建築面積40.1萬平方米,主體工程包括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網球中心、科技中心,這也是目前國內功能最全、技術標準最高、環境最美的綜合性大型體育建築設施和體育公園。(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毋庸置疑,硬體水準的提高是國家、地方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這一點,江蘇可以做的好,2008的北京,恐怕只會做的更好。不過,一次大型賽事辦的好不好,不是僅僅靠這些硬指標來說話的,我們經常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舉辦大型賽事上,也是如此,這另外一手就是“軟體”的水準。

這個“軟體”包括組織接待、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等各方面,在近幾屆奧運會上,東道主在硬體方面有些地方或許並不盡善盡美,但無一例外的都十分重視“軟體”工作,透過提供最好的軟體服務展現主辦城市的精神風貌和文明水準。

我們欣喜的看到,本次全運會在軟體方面一直抓的很緊,在開幕式結束當天,南京警方僅用時45分鐘就成功疏散前來參加開幕式的8萬人流。日常開往各賽點的記者班車開始時過於理想化,沒有照顧到記者工作的特殊性,在記者提出異議之後,組委會立刻對此作出調整,以求為記者提供最佳的工作環境。

目前看來,組委會是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在抓軟體工作,提倡有錯就改。不過,一位多次採訪過奧運會的老記指出,有些事情在前期準備的時候就應該想到的,舉辦這種大型運動會肯定出去考察過,從組委會作的工作來看他們是在努力學習和向國際靠攏,但有時僅僅學到了皮毛而丟掉了精髓,這是遠遠不夠的,而出了問題再補救誠然體現了組委會的良好態度,但補不如防,軟體的工作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這點在國際大型賽事中是最基本的,而這也是北京奧運會萬萬不能犯的錯誤。

蓋多少場館修多少馬路,種多少樹植多少草,這些都是一定的,都是顯性的。而志願者的整體水準能力、組織安排的合理與否,道路交通如何保證通暢……這些都是需要在硬體的“地基”上,用“軟體”這種磚來蓋的,地基打的再好,用的磚頭粗製濫造或者參差不齊,也一樣蓋不出好樓來。2008的北京要想成功,一定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十運金牌,有多少奧運含金量?


在十運會上奪牌不容易,在奧運會上奪牌更不容易。作為北京奧運的重要演練,3年後誰能挑起中國軍團摘金掠銀的重任,成為競技場上人們最關心的話題。

全運會歷來是國內高手爭鋒之地,十運會自然不會例外,名將落馬小將出頭,或者是名將蟬聯後繼乏人,這一幕幕在不同的項目中不斷上演。一枚枚金牌各有歸屬之後,記者不禁想輕輕問一聲:一塊塊沉甸甸的十運金牌上,又有著多少奧運含金量?

譬如田徑百米,我們的冠軍成績,恐怕連聽第二槍的機會都得不到,這個例子或許極端,但它真實的告訴我們:這樣,離奧運還遠的很。當然,我們不可能完全不顧實際的苛求每個項目都有好成績,但我們的優勢項目至少不能丟,有機會的項目則要努力去衝,這些項目的十運金牌含金量,才是最關鍵的所在。

十運會射擊場成了奧運冠軍們的“麥城”,羽毛球女單諸多“大腕”擋不住一個19歲的蔣燕皎,乒乓球賽場上沒有誰沒輸過,體操場上無論老的小的一個表現的比一個漂亮,女子舉重更是一個接一個的超世界紀錄,在我們的優勢項目中,整體實力強勁依然是關鍵詞,老將還在當打之年,新秀就一個接一個的往上冒,有這樣的現象存在,就相當於上了雙保險。中國的優勢項目,從十運會看,要擔心的居然是跳水夢之隊,男女跳板後繼乏人,已經出現人才斷檔,女子跳臺的小將們也沒有絕對實力,昔日包打天下的夢之隊如今看來有些殘破。

從19歲踏上全運會比賽的舉重臺起,崔文華從未讓冠軍旁落。在十運會上,他又以絕對的優勢上演了一幕“王者歸來”,奪得全運會四連冠。(新華社記者張晨攝)


不止一個運動員在奪金後表示,十運金牌不是目標,2008才是夢想。有句話說,有夢就有希望,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一點。舉重奧運冠軍張國政輸了,但作為局外人我們看的心情沸騰,因為他不是要保冠軍,而是直接向紀錄衝擊去拼冠軍——儘管其實國內他沒有對手。18歲的山東小將高暢遊出了女子100米仰泳近11年來的中國選手最好成績,雖然這個成績只是接近亞洲紀錄,但假以三年,在南京說出“希望北京奧運奪金牌”的她或許真的能讓我們驚喜。

相比較而言,還有一些項目明顯顯現出青黃不接的態勢,34歲的肖愛華,30歲的孟潔,當這兩名江蘇選手會師女子花劍決賽,我們只能喟嘆一聲,向她們致以最高的尊敬。因為3年後的北京,我們不可能再看到她們的身影了,而中國女子花劍的前景,也遠不如擁有“新三劍客”的男子花劍來的明朗。

有亮點,也有盲點,這就是十運會上的金牌含金量,不過時間還有3年,我們的運動員要做的,只是讓胸前的金牌成色足一點,再足一點,或許,革命就成功了。


該有的共識:讓人民過好


十運會的主題口號前所未有的鮮明與動人:體育的盛會,人民的節日。體育的本質在這兩句話裏昭然若揭,體育、尤其是體育大型賽事,絕不應該是少數人的博弈遊戲,體育屬於人民,體育具有人民性。

德國公共電視臺記者馬丁娜說,十運會和北京奧運會最具關聯的一點正是人文精神的展現,比如普通的中國人是怎樣參與十運會的,十運會能體現出怎樣的中國文化和民族特色等等,而這恐怕也是這次採訪十運會的外籍記者們都關心的事情。

值得欣慰的是,江蘇省這次沒有虛浮於口號之上,力求把十運會真正辦成人民的節日。南京市在城市建設中特意在城市中增加大量小塊的綠地公園,供老百姓日常鍛鍊休閒。本次全運會的門票價格和往屆相比也低了不少,盡可能的讓老百姓只要想看就能看得起。而在辦賽的同時,江蘇還注意不因為舉辦大型賽事而干擾市民正常生活,堅決杜絕把大型活動搞成擾民工程的現象。這樣,透過舉辦大型賽事,就讓更多的人從全運會中分享到快樂,也讓體育健身進一步走進老百姓生活。

如果說江蘇舉辦十運會是全江蘇省人民的節日,那麼北京舉辦奧運會,實際上是全體中國人民的節日。2000年奧運會申辦失敗時,多少中國人落下傷心之淚,而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又有多少中國人流下激動之淚。讓人民過好節,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絕不簡單,這不是幾個場館幾張門票的事情,讓全體中國人明白體育的真諦和體育的精神才是更重要的。

希望全運會後,江蘇可以如南京市市委書記羅志軍說的那樣:“我們不能讓老百姓產生‘節過完就拉倒’的感覺。我們想讓人民群眾天天過節。”而在奧運會後,我們大多數人都能明白體育的真諦:體育不僅是競賽是金牌,體育是人民的節日是屬於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