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7 03:53:54阿財

如果世界是平的

要談到世界上的人類都能以「一個地球」來看待其他空間的人事物的話,我倒是相當的樂觀,畢竟我們現在身處在資訊發達的現代世界。

西元2001年,當911事件發生時,我們看到的是立即的新聞畫面以及各地的反應,對很多人來說,空間及時間上的差距已經縮小了,不論你身在何處,那種立即性影響是直接的,因為衛星與網路的發達,資訊傳遞之間的遞延已經越來越小了,資訊的遞延會造成人們反應的不及,進而影響人們有效的判斷(當然若是有心操縱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舉例來說,當我們發現遠方有位需要手術才能救活的小孩子,需要一筆金錢才能進行手術的話,透過媒體的報導,也許問題可以及時解決,這時我們可以做出一個符合我們道德認知的選擇:犧牲自己一點利益,來拯救一個瀕死孩童。就像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我們可以透過資訊的發達來引發這樣的不忍之心,因為孟子認為「惻隱之心」完全發自於內心的。事實擺在眼前,我們的良心會抽動一下,因為人性本善。

但是回到資訊時代,有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資訊提供是誰要主導?還有,更重要的問題:誰要接收?畢竟若是要將所有的問題或是事件搬上眼前,是不可能的事,誰要決定哪個是重要的,而哪個就不重要呢?這不但是資訊倫理的問題,更是一個無法有直接解答的哲學問題。

至於,誰要接收這些資訊?更是一個基本的問題,尤其現在資訊產品的多樣性,資訊管道的分散性,要所有的民眾獲得同一個資訊是困難的,但911的例子來說,重大事件是有可能普遍傳遞的,若將「全球暖化」當作是一個重大事件呢?也許世界是可能及時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的。因此,我樂觀的想到,就是因為目前的資訊進步,眼前的環境危機在還沒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前,我們是有辦法察覺的。但是悲觀的想法是:那個重大事件也許就是一個不可收拾的環境危機,那時我們是否能來得及做判斷?我沒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