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5 03:54:10阿財

Leopold─大地倫理

一個地球的環境問題,我很直覺的想到要用「整體」的角度來看待它,畢竟,我們一起跟所有地球上的生物都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要如何將自己的生存與其他事物分得開呢?這時,李奧帕德(Leopold)在1949年就已完成的《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A Sand County Almanac and Sketches Here and There: With Other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就顯得相當具有份量了。

我們可以很確定一點,就是當Leopold寫這本書的時候,他無法像我們一樣地能夠具體地觀察到地球的整體性,尤其資訊流通如此方便的現在,跟50年前比起來,那真是天壤之別。那為何大部分的我們無法像Leopold感受到整體完整的美麗與重要性呢?差別在哪呢?難道我們沒有感知能力了嗎?還是有某些因素讓我們離開了應該有的自覺?

以上是我在讀有關Leopold的大地倫理時的問題,我自己的解答是:是我們不願面對的關係,甚至是即使我們知道了環境整全的重要,但還有更重要的考量標準使我們放棄了原本可能的察覺,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利益考量。

環境的整全性跟自身的利益哪個優先?一般的選擇當然是個人優先!畢竟,個人選擇所造成的影響,以環境跟個體本身來看的話,對個體的影響比對整體環境影響的比例大得多了。一個塑膠袋丟入森林當中,它的影響是無法直接跟個體連結的,就是因為無法明顯連結,因此,那份對環境整全的責任,當然就會在個體身上顯得不重要了。

簡而言之,強調整全性的大地倫理,是無法直接感動一般的個體的,除非這個個體有與整體環境有直接連結才行,這是我所要嵌結的環節,在環境繼續可以延續的時代,要個體接受整全性的大地倫理是困難的。

但我想到的是:那一旦地球發生環境危機,而這個危機影響到了整個生態系呢?這時,是否就可以說Leopold在50年前所說的:「任何保存生命社區完整、穩定和美麗的行為就是對的行為,否則就是錯的行為。」(Leopold,1949b,91)是對的呢?若是以此判準來看全球大氣層的保護的話,那這句是絕對有洞察力的!當然其中所提的生命生區,將它的範圍推展至全球時,才有辦法成立,而我所要傳達的,就是我們是共同活在同一個生命社區的,這是目前解決全球暖化危機的最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