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3-06 00:25:33稀客

我的日本行(六)小姥姥進小觀園

(六)小姥姥進小觀園

日本的研習所,十點才開始上班,但我們總是九點就到,這裡不用簽到,更不用刷出勤卡,自然心情寬鬆許多.

來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拉開整排的百頁窗,明亮乍現,朝氣十足.趁大柴先生還沒來,好奇的我,開始到處欣賞,當然裡面全都是日本貨,仔細觀察,順便和咱們國貨相比一番,先從和生活最貼近的廁所看起,小巧精緻,每一處都亮晶晶,一塵不染,那馬桶也很吸引人,雖不是溫水馬桶,但馬桶上還鋪了坐巾,真是體貼,而沖水頭居然可以左右擺,一試之下,才知道二邊的出水量不一,不用明說就知道是何理由,這是省水裝置。

日本人還真細心,連如廁都如此講究,這讓我想起,來到日本後,出門幾乎不用隨身攜帶面紙,不論用餐,休息,到處都有面紙供應,尤其公廁,裡面的面紙,衛生紙,一直保持飽滿狀態,毫無匱乏之虞。研習所的廁所乾淨得一點都不像廁所,沒有雜物,倒有許多小盆栽,加上精緻芳香劑,使得滿室清香,令人陶陶然,差點忘了出來。.

由於本身從事工業設計,對於一些家電製品總是特別敏感,這裡的微波爐也是讓我大開眼界,功能齊全繁複,而操作卻是十分簡便,尤其不需看文字,它的圖示作得一目了然。我東看西看,每一樣都有設計上的巧思。不愧是設計研習所,裡面的東西總是有著尖端的時代感。

在研習所裡,我從東邊走到西邊,再從西邊繞回東邊,看了冰箱,冷氣,微波爐,咖啡壺,什麼都有,唯獨找不到飲水機。正當我忙著找水喝的時候,電話響了.這真是出人意料之外,我們一時都愣住了,不知該如何是好,“接還是不接?”同事問.“不知道”我也慌了.“不要緊,它等一下就不會響了”,同事說著.我也這麼期望著.

但電話那頭的仁兄似乎挺執著的,始終不願掛電話,它一直響,一直響.“鈴鈴鈴..”足足響了十多聲,其音之急切,想充耳不聞都難.我和同事面面相覬,誰也不敢拿起這個燙手山芋。由於我比他資深些,所以就仗著“資高德劭”對其曉以大義,諄諄教誨,新人要好好把握機會表現,機不可失.同事一聽,也就心悅誠服,立即付諸行動.

但他一拿起電話,除了開頭的“摸西摸西(日語-喂)”挺溜轉以外,便呆呆愣在那裡,滿臉通紅,半天擠不出一個字,他吱吱唔唔地不知說了些什麼,現在我才明白什麼是啞吧吃黃蓮的窘狀.

他好不容易掛下了電話,卻巳滿頭大汗,實不忍見其手足無措,主動說明,下一通由我來接,有了前車之鑑,心中小計暗生,把隨身帶來的日語大全翻出,找到電話這一項目.把一些可能出現的對話抄在小紙片上,並在電話旁邊放好,嚴陣以待.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電話又響了,我盯緊電話旁的小抄,對方一“摸西摸西”,我立即還以“思瞇媽線...(日語-對不起)”來應對.我說“對不起,大柴先生還沒來,可以稍後再打來嗎?”這句話很好用,不管什麼人說了什麼,通通以這句回應,對方總會允諾連連,糊里糊塗地掛電話.

如果對方又多問了些話,攤開小抄,亦能立即找到適合的對句,雖然說話不行,但發音總還可以唬人.同事眼見我對答如流,莫不佩服萬分,以為我深藏不露,就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時,大柴先生翩然安抵,他一眼便瞄到了電話旁的十幾列小抄,居然啞然失笑.尤其他老人家視力不佳,硬是湊近仔細膲,眼睛時大時小,頻頻點頭,我的臉則愈形灼熱。

或許這裡工作採彈性制,並不是時間一到,人人都要在座位上坐好,大柴先生會在工作之前,先煮些咖啡,抒緩一下心情,大家邊喝邊聊,挺愜意。和如此親切和藹的長者交談,是學習語音最好的機會。每次我們用日語和他交談,大柴先生偏愛用生硬的中文來回答,他也想藉機學中文,於是雙方依舊雞同鴨講。

閒談中,我忍不住請教,開水在哪裡?他瀟灑地指著廚房的水龍頭,原來日本的水是直接生飲的,這才恍然大悟。他說水廠的水都是做了完善的淨水處理,可以直接喝,不用煮。縱然如此,心裡還是不太適應,看看杯中的水的確清澈明亮,再看看大柴先生,身體健壯,氣色紅潤,沒有半點中毒的跡象,也就不疑有他,大口喝下。

小小一個研習所,卻也讓我們開了一點小小的眼界及長了些微見識,這算暖身活動,日後還要多方體會,來到他鄉,不衹是體驗不同的風俗民情,還不忘隨時吸收經驗,取彼之長補已之短,這正是我們來日研習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