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7 17:23:19

[幼獅文藝]地域情結


一般外國人在對韓國人提出評價時,往往不脫民族性很強、很團結這個印象。不過在對外的關係上,韓國人雖然總是能一致地砲口向外,凝聚很強的向心力。但是在韓國本土內,卻也存在著所謂的「地域情結」。所謂的地域情結,主要是指韓國「慶尚道」與「全羅道」兩邊的對立關係。「道」是韓國的行政區域單位,相當於中國的「省」。東南部的「慶尚道」地區與西南部的「全羅道」地區除了在歷史上存在了古代新羅與百濟的舊恨外,1980年5月18日全羅南道光州市爆發大規模群眾示威,當時慶尚道出身的全斗煥為了進一步掌握政權,派出特種作戰部隊空降光州,展開武力鎮壓,造成重大傷亡,成了韓國歷史上有名的「光州民主抗爭」事件,而這事件除了強化了全羅道人的被害意識之外,也被認為是加深地域情結的一個要因。此外,南韓總統自朴正熙以來,全斗煥、盧泰愚、金泳三等歷屆總統都是慶尚道出身,因此韓國的區域建設長期以來也一直偏重在慶尚道地區,直到全羅道出身的金大中當選總統之後,才改變了這樣的局面。於是種種新仇舊恨加起來,這樣的地域情結往往在韓國選舉當中被提起,就像台灣的省籍情結一樣。在以前韓國「地域情結」較為嚴重的時期裡,據說慶尚道和全羅道的人私底下也是老死不相往來的。例如慶尚道出身的老闆在面試員工的時候,往往不會錄取全羅道的人;全羅道出身的人,可能也不願意把女兒嫁給慶尚道的男人。這樣的例子雖然近年來在韓國已經比較少見,年輕人對於這種地域情結也早已不放在心上,不過慶尚道與全羅道之間還是無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微妙的差異,以及既定的刻板印象。
 
 因為兩地出身的人,說的方言不同,個性特質也不同。慶尚道方言的語調感覺較為粗獷,因此當慶尚道女生說話時,往往給人一種莫名的「豪邁感」。而在個性特質上,慶尚道出身的人,特別是男生,通常個性較為沉默寡言、沒情調、大男人主義思想也比韓國其他地區的男生強烈一些。像我們系上慶尚道出身的教授有一次在跟我分析韓國男生時就表示,慶尚道男人的個性比較木訥,全羅道或者首爾出身的男人應該會比較懂得體貼女生。此外,韓國人之間也有一個廣泛流傳的笑話:慶尚道出身的老公下班回家之後,通常只會對老婆開口說三句話:「飯煮了沒?」、「小孩呢?」、「睡覺吧!」藉以針對慶尚道男人寡言的特質大開玩笑。而全羅道的人,一般有的負面刻板印象為心機重、城府深,不過全羅道同時也是韓國人才輩出之地,許多歷史上有名的文人都是全羅道出身。在電影「王的男人」的李俊益導演前作「黃山伐」中,便以喜劇的手法描寫古代新羅與百濟兩方對立與征戰的故事,藉由這兩國人民的方言、個性差異,讓故事增加趣味性,也在韓國達到良好的票房成績。

  從上述例子來看,韓國人已經能以輕鬆的角度來看待慶尚道與全羅道人的差異,此外使用方言演出連續劇角色,也成了近來韓國影視圈的一股趨勢。因為以往韓國人皆以首爾地區的發音、用字作為「標準語」使用,電視台連續劇、新聞等演出一律以標準語發音,因此一些地方上來首爾唸書、工作的人,為了怕自己的口音受到嘲笑,往往會學好首爾的標準話,修正自己的慶尚道腔或是全羅道腔。不過這樣的局勢在近幾年開始有了改變,特別是以慶尚道方言演出的電影「朋友」大受好評之後,一些原本出身在首爾的藝人,反而必須針對角色需要去學習方言,像是韓劇「開朗少女成功記」的張娜拉為了飾演全羅道出身的少女,在戲裡從頭到尾都操著一口全羅道腔韓文;在電影「我哥哥」裡,因應角色是慶尚道人的需要,原本出身於江原道的元斌也只得苦練慶尚道方言,展現出自然的慶尚道人演技。從這裡可發現韓國的地域情結已經從負面的對立印象轉化為區域特色的突顯。所以也許下次認識韓國人時,可以先從對方的家鄉開始探聽起,相信對於了解對方底細是很有幫助的。


原文刊登於幼獅文藝雜誌
32歲在中國 2008-04-22 01:17:29

我有一次學慶尚道的發音(釜山腔)
結果我朋友笑的要死

林小恩 2006-09-01 20:15:01

哈囉!我是林小恩…好高興又可以看到絮的新文章哩。

說到這個地域情結,雖然說現在年青人已經沒有太過份的心結,但是多多少少好像還是有一點不自在。像崔大頭是全南的人,他就覺得和慶尚道的室友都很不和。

以前班上有個慶尚道的男同學,但是或許是移民到巴西的緣故,特別的吵。全羅道的男生我就只認識崔大頭和他的家人而已…。不過慶尚道的女生我是認識幾個人,真的是個性強悍…但是對朋友有情有義呢!

最近用方言演出的戲劇作品也真的多了。最近在看的韓劇,尹恩惠的「葡萄園的那小伙兒」,裡頭的男主角和其他鄉親父老說的好像就是方言,聽起來感覺滿像慶尚道的…但是不太確定劇情裡頭的地理設定。

總而言之,看到絮的新文章高興極了!

版主回應
看到妳的留言
我也高興極了! :D
2006-10-05 02: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