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5 04:30:32伏特加的酸檸檬

送禮的藝術

有點不記得是哪一家銀行的廣告,從一對男女朋友交往開始,只要女方看見的東西,男方都會說:沒關係,下次買給妳!

不知經歷幾月,幾年,男方擁有自己的交友圈跟生活模式,而女方也從每次的期待中,降低對男方的感覺和期望,曾經他們彼此約定要一起出國,後來女方自己辦了張信用卡,準備了簡單的行囊,前往機場的同時與男方通上電話。

我要出國了。

男方正與朋友歡聚,不耐煩的回應:不是跟妳說,下次帶妳去嗎?

最後片尾曲配上信用卡的文案,女方輕輕掛上電話,眼角帶著淚,帶著明知的結果選擇一個人旅行。

其實,它應該想要訴求的是,女人不必等男人開口,自己也能隨時滿足自己。

這篇廣告,很好。敘訴著平凡人的愛情生活與模式,當然,廣告有廣告的用意,但我卻注意到了自己的生活似乎也跟著這樣的情況在走。每當有人說要送禮給我,我總是推說不用,並不是自己真的不需要,而是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並不是爲了虛榮物質而在一起,但是如果每次的情況都是誇口的漫天說辭,時間久了倒也想印證對方到底真實幾分?

送禮是種藝術,我也不是那種需要金錢堆積的女人,可是我重視的是,說話的真實性。我不喜歡情人或是朋友問我,買鑽石送妳好不好?買衣服送妳好不好?因為我總是會想到,對方的經濟以及薪水考量,所以問起我來,我習慣說:不用了。只是真的如果對方真的想要送,應該要仔細觀察到底對方需要什麼,而不是來問我。可能有人會說,自己的習慣不同送對方需要的總比隨便亂買的好,可是,這不就是兩個人相處累積下來應該有的一些些透知能力嗎?也或許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可是我卻不喜歡這樣的模式。

我知道,自己其實也有虛榮的本錢,但我不想。

我窮怕了,曾經為了一塊兩塊省錢吃飯度日子,也已經過膩了那種眼巴巴羨慕別人自己卻無福享受的那種生活,所以我訓練自己,在有能力的時候才花能花的錢。

好不容易現在生活富裕了些,也開始規劃起養老生活和生存的本金,所以我非常珍惜之外也學會替別人著想,可是這樣的思想會有衝突性。

我知道在這點上面我是矛盾的,就因為知道對方有多少底,才不願讓自己成為總要讓對方付賬,或是老開口要求金額昂貴禮物的女人。雖然曾經我以這為驕傲,因為我可以什麼都不要,只要一份真摯的感情,甚至對方隨便拿一個喜餅的盒子送我,我也能感動的淚流滿面。但現在不一樣,我越來越重視"自己",我認為自己是被需要尊重的,不是隨便應付或是滿口甜言蜜語就能打發的人,女人不應該總要把自己弄得可憐兮兮的模樣去討好這樣的一份感情,打造一種女神般無欲無求神聖境界。

只是,矛盾的點就在這裡,明知道對方能力有多少,就算對方真的可以給的起,也願意給我卻會先想到日後生活的問題,也會覺得自己到底該不該?

我最討厭別人送我禮物的時候,表面上鋪張的非常光榮,甚至在我朋友家人面前表現的非常大方,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別人其實這朋友對我非常好,營造起其他人這樣的想法後,後續再兩個人私下的時候不經意的傳遞爲了買這份禮物自己是餓了多少次的午餐才換來的,或是為了這份禮幾乎花光了這個月的基本開銷等言語。

請問,有誰收到這份禮物會感到開心?如果送的那麼拮据倒不如一開始別張揚誇口或是不要高估自己能力才對,如果真有人跟我一樣有這種情況的,應該都會有種,既然如此那乾脆不要送好了的感覺對吧!可憐的是,我的身邊就總是會有這些人會出現,當然也在每一次的經歷中讓我學會從每一件事情的轉折當中漸漸看清事實與人的本質。說真的,與其這樣讓有跟我一樣心情的人矛盾著,不如就別等對方開金口詢問虛晃不實,自己只要能學會理財跟享受,同樣的也能生活的非常有質感。

這說明了一件事情,當女人在進化的時候,有些人其實嚴重正在退化?

現在的女人很懂得對自己好,我也正努力學著,但是不管是朋友間還是情侶間,有時候有些話,應該要懂得拿捏分寸,營造某種情境是很好可更容易讓別人從這些小細節看清原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久了,像放牛的小孩一樣,大家的觀感都是,聽聽就好。

從細節觀察一個人,時間不須長,只要認真觀察了解,真心付出就能得到感應。做我們能做的事情,消費我們應有的權利,說話實在並付諸行動才能真的取信他人,也能從收到禮或是想對對方好的眼神中看到一份驚喜與高興。

送禮還真是一門藝術,期許自己不要擁有這些特質,如同淡雅的蘭花也有迷人的清香,不必炫麗的陪襯也能吐露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