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石頭過河
茶金劇中所播到的肥料,日據時期總督府採「工業日本農業台灣」之政策,本島僅有台灣肥料株式會社與台灣電化株式會社生產肥料,規模甚小根本不符所需,要自日本和他國進口。像是永豐老老闆何傳、何永、何義三兄弟,於故鄉台南開設的株式會社永豐商店除買賣砂糖、米穀、麵粉,也代理台灣肥料株式會社產品,並進口日本、德國的來販售。
(地力不足無法種出好的茶樹長出好的茶葉,心有不忍的KK幫助偷拿美援肥料的小孩,此倒讓他萌生投入此業的心願。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國民政府來台,接收日產成立和新設的台肥各廠有:
1.將台灣肥料株式會社基隆廠改成台肥一廠(基隆中華路)。
2.基隆東明路台灣電化株式會社改為台肥二廠。
3.台灣肥料株式會社高雄廠變為台肥三廠(高雄獅甲)。
4.宜蘭羅東台灣電化株式會社改設台肥四廠。
5.新竹台灣有機合成株式會社改成台肥五廠。
6.1960年於南港新建台肥六廠。
7.接收花蓮日本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改為台肥七廠。
8.1964年中美合資的苗栗慕華聯合公司於約滿後,台肥1972年取得其股權,將之改稱為台肥八廠,又稱台肥苗栗廠。
9.1979年政府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基本工業公司,合資興建了朱拜爾肥料公司。1997年為配合民營化進程,將其持有的朱拜爾肥料公司股權讓售台肥。1999 年台肥正式民營化,2013年台肥台中總廠(台中港區)揭牌啟用,生產肥料的各廠陸續遷入台中港區。
除上,台灣硫酸錏公司在國營肥料廠算是個異數。此是湖北漢陽兼製火藥與肥料的26兵工廠設備,於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將所有整套設備,拆來在高雄前鎮的高雄製鐵株式會社原址復工。
至於民間當年得以製造肥料,是老蔣為了照顧那些老立委、老國代、老監委,一來鞏固政權可以效忠,二來讓他們有外快可以賺,三來政府不需重複浪費投資。就好比一些特許行業的學校、瓦斯、海運、航空…都是老蔣略施小惠的恩賜行業。新竹的大光明(大華、光復、明新)這些控制思想的教育事業,台灣走過飄搖歲月那時,幾乎都是老民代開辦在經營。
做為台肥下包廠的民營創始公司的○○化工,即在這背景下誕生的。可是有將無兵又不行,必須結合在地投資者或者中低階的人員擔任幹部、員工。至於為何會設在中港溪畔,主要是此行業有煙塵的公害,工廠後面就是河灘地可減少污染的面積。
摸著石頭過河的民營肥料業者,經歷過多重危難,培養不少化工實力,細胞分裂出多家企業。
像是頭份○誼(員工旅遊蘇花公路遊覽車墜崖事故、仿製○泰化工保險粉訴訟、董座師父事件),衍生出竹北○行(目前已停業)、桃園蘆竹○明(子公司○銷屢次爆炸事件)、新竹香山○民,以及肥料紙包裝改PP編織袋的○有實業(竹南頂大埔現原址已成京元電子)。其中股東並參與或投資另外的產業,如○弘化工、提煉稀土的○海(因張憲義叛逃龍潭中科院遭美國拆除設備後,煉製稀土剩餘下的海沙,導致輻射路事件);台北錦州街○代飯店大火(導致多人死亡)等,後來是出現不少徒子徒孫的公司。
(一是為農民請願減免肥料換谷之延滯罰谷及生產貸款延滯利息,一是製作肥料的,原本站在對立面的人後居然成兒女親家,這世界也太小了吧!)
這就如同製作運動帽與美商太陽神(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合資的台灣股東,另在外邊設個同樣的,與日商合資後成為新竹的聖誕燈基地,當年曾有過之榮景亦也如此,華夏海灣塑膠與日商成立的華玉,生產愛可樂007手提箱、旅行箱,員工有樣學樣,才有今日所謂的旅行箱王國。
很多產業,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總需要很大的勇氣!前有虎後有狼「捏驚死,放驚飛、欲出死一个,毋出死一家、欲去烏影,毋去吊鼎、欲去無法度,毋去無頭路」爛田準路久踏成康莊大道,誠然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