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重重疊疊山人生曲曲彎彎水
17世紀,威尼斯的服飾出現材質更為輕薄的蓬鬆短袖服裝,消失好一陣子的手鐲再度被流行起來,說得不誇張,此甚至還引導整個世紀的時尚風潮。18世紀末,復古希臘風格的高腰無袖服裝,臂環(釧)再次榮登新古典主義的必須裝飾品。19世紀,手鐲、胸針和項鍊、耳環串在一起成了一套首飾的固定搭配,同時,人們也可單獨的來配戴手鐲。
臂環,是維納斯配套首飾中的一部分,看來正如突顯出女神般的外表,因此《聖經》中的許多段落,將它解讀為善行的象徵,是領悟上天的意志並遵守的標示。可惜臂環現僅止於少數人所鍾愛。
(九重葛的花語為,熱情,堅韌不拔,頑強奮進,另一是,沒有真愛是一種悲傷。真愛這倒底是”愛拚才會贏”或”愛拚不一定會贏”?)
19世紀的1851年倫敦舉辨萬國工業博覽會,4年後的55年巴黎接辦第1屆巴黎世界博覽會,之後,62年倫敦67年巴黎接連再辦了舉世創舉的此樣超大型活動。萬博會,不僅對當下社會文明的智慧給做了紀錄,且是面向未來的一種前瞻佈署。
第一與二次博覽會間的1852年,珠寶工藝出現革命性的改變。某位珠寶工匠罹患風濕病,手指無法靈活工作之故,想方設法的他遂將手工作業給逐步改為機械作業,以大量生產來進行珠寶的鑲嵌製作。此一事刺激了從來的傳統風格樣式,簡易化,規格化,速度化,價廉化,導致原料到半成品、成品以往都得仰賴手工之方式,開始逐漸衰退。
價廉物美的珠寶首飾推陳出新,方為新興的中產階級逐漸接受。
1893年日本的御木本養殖出人工半圓珍珠,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向來沒有珍寶產出的他們,拿海當田以貝為種養殖出盈潔美麗的珍珠來。20世紀起,更將此物放諸四海,結果,天然珍珠節節敗退是以收攤告終。
二戰後被視為「出口商品閃亮之星」的它,讓百廢待舉的日本猛賺外匯勢頭銳不可擋,什麼”頭又大”、”泥搡”、”媽自大”連看都看不到珍珠的車尾燈!
1966年到67年迷你裙大為流行之故,露出膝蓋雙腿,裙子短到不行,繫上頭巾腳蹬涼鞋,直筒領、繫領巾,再戴個太陽眼鏡、塑膠耳環如此瀟灑的女性打扮,珍珠根本是毫無立足的空間。加上業者隨便養胡亂賣,珍珠導致的糾紛層出不窮,使得總體的銷售金額少了2/3,情況與迷你裙的長度似乎類似,但業者卻是恨死了崔姬、披頭四,不甘與他們的粉絲同為一夥。
「珍珠蕭條」蔓延開來,御木本生前許下要讓世界所有女性幸福快樂的願望,迷你裙現出女性白皙大腿的此時,珍珠業界的脖子上倒像是被繫上緊箍咒般,難受不已。出口不行那轉內銷吧!於是自產自銷的呼籲與推動下,此處不留”珠”自有留”珠”處,珍珠此才真正的普及流行於自家國人,給業界是解了個大難題。
20世紀中後期起,中國大陸實施改革萬事莫如開放急,甚至流行「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此一句話,那時台灣也不曉得到底這是指哪裡的中國人,口耳相傳,沾沾自喜。大膽西進,錢進大陸,技術並進,逐水草而居的好多台商,壓低成本提高利潤大家賺得盆滿鉢滿,方才明白不久的將來,說的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經世濟民走了30多年,好了幾代人,富了好些人,噎!居然發生了”摳鼻得耐挺”政策又來個”不習慣英系,商業換模式”未料今日有電商,功夫退步很受傷”唉呦喂!起早貪晚賣珠寶許久已沒賺飽飽,看似沒有相關其實環環相扣,經濟其實都是一體的「賣衫的趁無錢,賣鞋的會吼死」(bē-sann ê thàn-bô-tsînn,bē-uê ê ē háu-sí)該要如何是好?
(永樂市場騎樓佈告欄看到此海報,人生事是否如那句「時也,運也,命也。」?)
閩南語俗諺的「尖鑽毋值得拄搪,拄搪毋值得拍算」(tsiam-tsǹg m̄-ta̍t- tit tú-tn̄g,tú-tn̄g m̄-ta̍t- tit phah-sǹg),鑽營不如撞上好機會,好機會不如多打算,總不能死胡同趕大車,千萬勿大車進死巷子,大海的水袂焦,死窟仔水快焦(tuā-hái ê tsuí bē ta,sí-khut-á-tsuí khuài ta),頂溪若有水,下溪就濕潤(tíng-khe ná ū tsuí,hā-khe tsiū sip-jūn),呂蒙正《破窯賦》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說得是有幾分意思!
上一篇:運動中能配戴的珠寶首飾
下一篇:珠寶設計師與珠寶工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