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5 11:20:08蔡蟳

新冠肺炎聯想二三事

   口罩實名制上路,拜科技之賜按著APP導航來到藥局一看,咦!”中央藥局”真是好熟悉的名稱。



 

在小時候故鄉的清水,祖父與父親當年一同經營看顧的也叫”中央”西藥房。據長輩說,祖父年輕時曾在清水的公醫*¹楊緒州身旁當雇員(辛勞,Sin-lô),日軍染指大東亞版圖已到強弩之末,年過40的祖父耳濡目染,仍被徵往來回菲律賓的船上擔任醫護,照顧染上瘧疾或戰場受傷的兵員。台菲幾次的往返,某次後送作業返抵高雄,上級許可暫時返家等候電報通知,日本船隻因在巴士海峽屢被美軍潛艇擊沉,出海更加謹慎之故,即使多次報到也未啟程,結果迎來了二戰結束。

 

戰後百業蕭條,做過多種生意也沒成功的祖父,想到有著粗淺的醫藥常識不如運用此來批購西藥,此情景,應該像是許多日劇演著的黑市猖獗無異吧!彰商畢業往台北到三叔錢莊鬥跤手(Tàu- kha-tshiú,幫忙)的父親,在三叔公的錢莊倒閉後返鄉也協助祖父,白天一邊吆喝一邊販售,晚上再去台中採買成藥。

 

租的店面本錢不夠,櫃子高處是擺著一盒又一盒的藥箱,聽父親說其實純粹是擺好看的,無異就像古代更夫敲鑼打鼓給自己壯膽?再來,台灣碰到幾次的流行病,聽母親說家裡的女眷也投入幫忙,將配好的成藥包成一小包一小包的紙包。

 

當時沒藥劑師牌照屬於”密醫”的父子倆,早上則聘請著一位醫師在藥房駐診,生活中鍛鍊出交際手腕極佳的祖父和父親,常聽老輩說那時百姓普遍營養不良,中央西藥房批購的營養補給品,都是叫一卡車一卡車送來的。再又,父親還騎著大摩托四處去給人打針,這…菜蟳及長才聽老爸回憶說:「想起來嚇都嚇死了!」

 
(楊緒州相片來源:連雅堂序:人文薈萃, (中文) 1921/07/20 P240)



民國60幾年政府嚴禁使用”中央”此二字,不可僭越的此名稱記得上學的板橋文化路中央醫院是改成中英醫院,而已經換成伯父經營的藥房,則加上一個”老”字成為中央老藥房。

 

當從藥局領完口罩後,不經意地看到牆上掛著「藥劑生證書」而那衛生署署長顏春輝的名稱,不就是校友顏春安、春和的弟弟嗎?

 


他們的父親顏振聲早年隨英國傳教士醫師蘭大衛習醫,後在台南開業。當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一開始來台佔領的日本兵有4000多人死亡,其中因戰事而死的僅才百多來號,其餘多為染上疫病去逝,情況好比更早之前法國攻打台灣的慘狀,可見”水土不服”的威力有多大,可想垃圾吃垃圾肥(Lah-sap-tsia̍h lah-sap-puî)台灣先民之免疫力,不下於今日的印度啊!

 

有鑒於此,據台的日本政府於1897 4月才在台北病院增設”土人”醫師養成所,透過醫學教育培養本土醫師,只要懂日文肯來就讀的孩子,總督府就給予津貼,學生從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成人都有。18994月,土人醫師養成所轉型為正式的學校,畢竟土人一詞”鄙視”意味極濃,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為官辦第一所醫療教育的學校。此時台灣人仍對西醫相當陌生,加上得要學習五年就讀的人因此意願不高,甚至得要四處拜託,直到第五屆開始有入學”筆試”的考試,那時十二歲公學校的畢業人即有報考資格,入學後也享有公費待遇,社會地位經濟能力的吸引,父母也開始鼓勵家裡的孩子報考。

 

1919年改制為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規定中學校畢業才能報考,十餘年後再改由台北帝國大學增設醫學部,嚴定要有高等學校學歷才有投考資格。

 

早年隨西洋人醫師習醫的人,有個補救的措施是取得“限地醫”的乙種執照,可以懸壺濟世,當甲種執照正式醫師資格的人前來設點,需得再搬遷到另一醫療不足之地,繼續協助醫療服務。

 

顏氏兄弟的父親顏振聲,還有洪元約校友的父親洪金江(同蘭大衛Dr David Landsborough III學習),陳嘉得、陳嘉音校友的祖父陳老英(Dr. Peter Anderson安彼得醫生習醫)等,都是取得醫生資格後改變家族發展的例子。

 

延伸閱讀:

http://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0047632

霧峰民生故事館

http://mypaper.pchome.com.tw/sixsixchua/post/1239196852

同志社醫界校友---2

 

今年過完年新冠肺炎蔓延剛開始之際,是收到一封陳嘉得醫學博士外孫林先生寫來的郵件,提及二月將往日本京都看看外祖父曾就讀的同志社中學,求解當年及目前中學校情況。無遠弗屆的網路,還真願意充當無形的導遊呢!

 

另外,在LINE的群組同學秀了一張她母親擔任助產士的相片,我說那是”產婆車”她還訝異說我怎麼知道!是的,早年為要適合產婆外出接生,前桿則做成圓弧形方便裙裝穿著的產婆,迅速趕往目的地。此種腳踏車不僅有從日本進口的,台灣本土的幸福牌(資生堂老老闆以前做過此生意),車子特點是逆時鐘的腳踏剎車,好方便於山野中的騎行,再配有清脆的鈴聲,除趕路示警又象徵產婦的救星到了,讓擠得大粒汗細粒汗(Tuā- lia̍p- kuānn sè-lia̍p-kuānn)的產婦,安啦!(此情景在「珠寶情真」的「手足珠寶情」篇亦曾提到)

 

1台灣的公醫制度開始於1896年台灣總督府的衛生政策,是為了配合殖民之所需。日本於明治維新起有計畫的大規模西化,在接手台灣之際日軍飽受瘴癘之苦,然清代政府無系統性的規畫並運用醫療資源,且治台初期社會未靖、財政窘困,迫使總督府得先向日本國內調派醫師來台提供基礎的衛生醫療。

 

真正在台灣建立起公醫制度,不得不提到1898年來台的民政局長後藤新平,留學德國學醫的他來到台灣,主張要以「生物學原理」來治理台灣,醫療衛生方面,以風俗民情調查為先導了解當時台灣人的疾病與醫療行為,醫療制度則是以醫院、公醫制度和醫學教育為主軸。

 

公醫制度也是為了協助治理台灣所建立,與警察制度的配合下希望達到預防諸傳染病、謀求衛生的完全、維持民衆的健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