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2 19:42:53蔡蟳

台北城、東京車站、威尼斯房舍的地基

 記得《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電影最後的威尼斯場景,龐德追蹤薇絲朋與綁匪至一房舍的橋段時,棟榱崩折,瞬間傾倒!

 

(很難想像威尼斯的房舍居然建在木樁上頭)

 

  原來地處潟湖的威尼斯,為在潮灘上頭打造建物,將大量木樁給打入至黏土層改善軟弱的地盤,好用來作為建築物的基礎。因此,如果把威尼斯顛倒過來就可創建一片森林”(因為大量的原木被埋入土裡,好似被木頭淹沒了一樣)

 

  那…為何那些個原木的木樁,即便經過那麼長久的時間了,卻沒被腐爛掉呢?

 

(台北舊城相片取材自張哲生先生臉書,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台北舊城北門的水關之處)

 

  等再看過東京車站、台北舊城址等遺跡的出土物後,方才知道這三處都有土質鬆軟的毛病,為要承載建物厚重的結構壓力,東、西方的先人難以想像也都發揮「黏土層沒有微生物因此不腐爛」之智慧,克服險惡地質,造出宏偉物業。

 

  光緒5(1879)台北正式開府,首任知府陳星聚與後來上任的直屬長官福建巡撫岑毓英籌款興建臺北府城。規劃的建城用地為臺北盆地沈積淤泥開墾成的水田,土質相當鬆軟之故,為防止未來城牆磚石沉陷崩塌,陳星聚始下令於城址上頭種植竹林讓底土逐漸紮實。



(出土上百根的木樁,每支皆長達12公尺,打入泥土層深約七公尺觸及硬土層)




(睡木之上再交疊鋪排砌石條達十層以上)




(直豎的木樁上頭,再鋪上每根長約3公尺至5公尺不等古代專業術語之"睡木的橫木)

 

  光緒8(1882)臺北城於臺灣兵備道劉璈的手上,終於正式開工興建,陳星聚與劉璈兩人合作建城,直到18847月劉銘傳抵台之際仍尚未完工。等到中法戰爭的壓力下,台北巨賈們被迫捐出資金才於該年底完工。台北城,也是歷史上最後一座依照華夏的傳統風水堪輿理論,所建造出來的傳統中國式城池。

 

  固若金湯的台北城人算不如天算,甲午戰爭失敗清國被迫割讓台灣予日本。1900年據台的總督府進行「臺北城內市區計畫」逐一將地面上的城牆、西城門拆除並填平護城河,蓋好才20多年的台北城,僅留下象徵性的北門、南門、小南門、東門這幾座城門(據說是某一日人建議)。後再沿著城牆原址開闢出40公尺寬的環城道路,即後來人們所見路中有兩排行道樹的”三線路”來(拙作《珠寶情真》「珠寶的樂章」介紹到的,戰前台灣四大名曲四、月、望、雨之中的月夜愁即周添旺寫的歌詞當中,是出現如此富有異國情調的道路景觀)

 

(台北城北邊城牆的水關一帶,有一條河流流經城牆底下,城牆要蓋在這段不算窄的河道上,必須構築水中基礎或水關的基礎結構,此時就運用木樁與石條來發揮功效了)



  1990年台北捷運開始施工,其中經過忠孝西路與館前路和懷寧街段的挖掘,無意中挖出原北城牆舊址與水關的遺址,經專家們的仔細觀察研究考證,則記錄下百多年前興建台北城不為人知的史料。










(東京車站內展示的木樁)




 

  日本東京車站周邊的丸之內,甚至有樂町三菱地所的三菱一號美術館,自出土物,也印證木樁來改善土壤地基,得到極好的功效。地下木樁工法或地上斗拱工法,於建物對應地震,以柔克剛倒也起到十足緩衝的作用,此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對付土壤液化,木樁也是很好的素材)




延伸閱讀:

http://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23270978

日本珍建築---東京車站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20-01-13 12:18:47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