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展有感與無感(一)
香港珠寶展猶如一場珠寶業界的大廟會,20年來規模成長約4倍,尤以9月和3月所舉行的絕對稱得上是珠寶展的雙璧,再加上6、11月此3、6、9、11月的4場次展會,規模大略呈10:6:10:3之比例程度。
(資料來源:新竹市誌 卷四 經濟誌 下)
展會像廟會?是的,規欉好好,沒剉(錯)!
展會之前身其實是由廟會演變而來的。拿歐洲中世紀的德國來說此個事,該各個都市中心地的教堂,每逢星期天人們除做禮拜並在廣場前開設市集;天主教彌撒(英:Mass)即由德語的”Messe”轉用成,這商業模式,不僅舊時的中國大陸、日本…清領時的台灣亦在某個廟埕或哪個城門前大目標進行交易。
往該趕集也稱Messe的教堂廣場現物買賣,當數量不能充足供應、或放置場地過於狹窄、又運輸手段無法應對…此樣的趕集不符效益遂改換成”見本”訂購,即日文的"見本市"懂得台式外來語的人應都知道見本一詞等同樣本。
二戰後形同廢墟的西德,某部分經濟即是靠他們在國內各大都市,舉辦各種名目的展會方才得以復興,目前世界三大展場德國就佔了2大(1漢諾威46.6萬平米、2.上海40.0萬平米3.法蘭克福36.7萬平米---2016年資料)有見本市展會之地方即可帶來經濟波及效果,確實不假。
(資料來源:リ─ド エグジビション ジャパン)
有樣學樣,喔!不應如此說該說是見賢思齊,台灣在日據時期各大都市也蓋有拓殖館、商工獎勵館什麼的建物設施,後多挪為它用。記憶中的台北國際學舍(現今的大安公園)、台北中華體育館(現今的小巨蛋)…松機航站大廈等也曾都辦過台灣本地產品、外銷國際展會。
後聽過以自由廣場前身的陸軍廢棄營址興建世貿大廈之計畫,因蔣總統棄世改為中正紀念堂,另外覓址於信義路、基隆路的四四兵工廠籌建。世貿一館1F的展場空間2.3萬平米,加上2F東邊的0.5萬平米,世貿三館0.7萬平米,南港展覽館4.6萬平米,同時雖可舉辦的展會總面積共有8.1萬平米(世貿二館後拆除改建南山廣場大樓)於世界展會的排行榜上未能列入前百大。
日本東京在2020奧運後預備拆除體育設施場館,寄望將位列世界第68位東京國際展示場(Tokyo Big Sight)的9.6萬平米給大大提高的雄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KCEC經幾期的擴建後受阻,目前打住在8.3萬平方米,另與10餘年前完工的亞洲國際博覽館AWE7.0萬平方米,兩地以免費巴士(單趟約40~50分鐘)及高速列車和地鐵做交通上串聯,此次是HKCEC展示珠寶成品,AWE則展出珠寶原材料半成品。
沒機會找機會,有機會用機會,用了機會不必忌諱,各國對展會無不下功夫找機會壯大,反觀自個兒呢?沒舞台找舞台,有舞台上舞台,下了舞台可再登台,展會除銷售採購得盡興外,增長知識見聞、了解行情變動、流行趨勢如何…還有在拓展人際"布石"的舞台上自己是有感還是無感呢?
上一篇:參觀珠寶展的禮儀
下一篇:珠寶展有感與無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