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2013年大河劇《八重櫻》劇集報導10---金瓜石金礦山與同志社校友的因緣
在前文介紹提過的《八重櫻》大河劇主要用意是,闡示當初出身於福島會津的山本一族,擁藩與廢藩「尊王攘夷」的過程裡落入『敗犬』的行列,後來找到新的舞台,於明治時期開創出不凡的教育及福祉事業。NHK借該地出身的山本八重(後來嫁與新島 襄 改名新島八重)用以鼓勵故鄉遭地震受創的災民,所以籌拍了該歷史長河大劇。
這一天我來到金瓜石的黃金博物館,除探查珠寶設計師適合的作品展出地點外,另外也看看日本老校友后宮信太郎曾經擁有過的金礦山。
后宮在同志社英學校就讀,即一邊讀書一邊做起木材的買賣,結果賠盡了祖先留下來的土地,退學後的他到外國公司短暫就職,接著又去朝鮮從事買賣雜貨的生意,短暫停留未果。
甲午戰爭結束後台灣割讓給日本,后宮透過關係來到台灣,任職於總督府御用雜貨商共同商行。
該商行一位同事叫做鮫島 盛的人,有著官方人脈且預知總督府將進行大規模建設的消息,離開總督府後邀請有商業經驗的后宮一同加入,利用得天獨厚的關係開設磚窯事業。
未幾北淡水河發生洪災,爆發鼠疫死亡頗多,自覺身體狀況愈來愈差的后宮,因此回到日本。
次年1897年,恢復健康的后宮帶著新婚妻子,再度踏上台灣這塊土地,這次他大展拳腳的想做牛肉生意,結果在風俗民情及氣候不同的因素下,敗下陣來!
(前往探訪老校友李讚生蘆洲的老宅 無意中在民族路的某巷內看到一棟西洋樓 打掉的圍牆露出TR外加菱形的嘜頭 此就是台灣煉瓦做的紅磚)
而原來東家的鮫島,得了結核病後屢邀后宮返回該商行,自以為身無分文的毛頭小子,只有去其他人不願去的地方才有翻身機會,可是屢遭滑鐵盧的后宮,即使在一百個不願意下,也不得不面對生活壓力下,1898年他重回爐灶。
越三年鮫島去世,他的兒子不想繼承家業,后宮以五年免薪來償還鮫島商行資本金兩萬元日圓的提議,得到少東家同意正式接掌鮫島商行。
同年,台灣縱貫鐵道工程,因為民間施工多有困難而轉移到官方手上,隨著鐵道建設的發展,鮫島商行的紅磚生意也愈加繁忙。
紅磚製造,原先老東家的鮫島與后宮都是大外行,沿用台灣當時人力燒製磚塊的方式。隨著殖民政府在台大興土木,不僅對紅磚品質要求嚴格,且數量更為殷切的情況下,后宮引進了磚塊最新的燒製技術,並成了台灣“煉瓦(紅磚)”株式會社。
以往傳統的燒窯,在裝窯完畢點燃窯火之後,要等待火的溫度升到所需要的高度,且燒製完畢,又得等待磚窯本身的溫度下降到常溫,磚塊才能出窯,可說是曠日費時。結果日本某公司改良了可以邊燃燒,邊預熱,邊退熱的循環窯,后宮除了引進並邀集學者加以改良製程,好符合台灣氣候的生產。
(薩木耳煉瓦公司生產的S嘜頭紅磚 後來是被台灣煉瓦給合併了)
全盛時期的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全台有38處磚廠,后宮早已博得了『煉瓦王』的稱號。后宮以建築材料為中心事業,縱橫方面另外也多有投資,像是製造耐火磚、面磚的北投窯業株式會社,保有製造這些產品所需的煤炭燃料,而設立的后宮炭礦。
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導致許多磚構的建築毀損,連帶的也影響到紅磚的銷路。即便1913年落成的東京車站採用所謂的鐵骨煉瓦建築,即將鐵骨埋在紅磚的牆壁中,一旦發生火災,一般的鐵骨因為只有混凝土的包覆而已,容易因高溫而融化,若有磚塊的包覆可以強化鐵骨的耐火功能,鐵骨也可以支撐耐震性較差的磚構牆,大地震強烈襲擊關東時,東京車站絲毫未損即是一例。
可當時對於包覆在磚牆裡面的鐵骨或鋼筋,並沒有一定的嚴格規範,所以在地震的防止上,單純以鐵骨或鋼筋水泥包覆的建築物,損害不嚴重毀壞也較少,反而以磚牆包覆鐵骨或鋼筋的建築,因為看不到底材多以輕率方式處理。
因此,水泥較紅磚抗震性強,水泥逐漸取代紅磚成為建築的主要材料。
關東大地震的影響,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業務深受影響,隨著煉瓦需求的降低,后宮不得不思考新的事業項目,1925年后宮信太郎接收「田中組」全部股權的轉移,設立金瓜石礦山株式會社。
當時許多像是三菱、住友的大財團或大資本家,一般購買礦山的作法是,先確認有無礦脈再以高價向他人收購,而此等的事業需要投入莫大的設備資金,若非真正找到真正的礦脈,貿然投資可能導致血本無歸。
因此,對於外行的后宮借大錢頂下經營陷入困境的金瓜石金礦,許多人莫不以看好戲的態度視之,還取笑他為『借金(借錢)王』未料1931年該礦區發現到優良豐富的金礦脈,1933年挖至「本山五坑」的時候,當年以160萬圓購買開採權的后宮,竟以2000萬圓轉賣給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獲利之豐令人砸舌。事業再次來個大逆轉的后宮,又被冠上了個『金山王』的稱呼。
(這裡最多曾經聚集八萬人在這裡一圓淘金夢)
為何他要賣掉這金礦山呢?因為這種大型的開採業務,需要不斷投入大量資金增加投資設備,此等事業非他一己之力所能為之外,后宮做生意的方式都是跟總督府的意圖加以配合,反之,若覺得總督府沒有要他配合的意願,反行其道,不僅無法獲利且易惹出事端,因此,后宮只有放棄前途看好的採金事業!
不過,由於他有軍部特殊的管道,清楚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後的日本已逐漸邁向軍國主義路線,凡事都得看軍部的意向,預先獲得戰爭對軍需產業的需求,買了又賣了金礦山之後口袋嘜克嘜克的后宮,衣錦榮歸,逐漸將事業擴展回日本本土及朝鮮。
(壓風機--除提供風鑚機的動力外也提供坑洞內的空氣 碩大的外型看來好似”時光機”能夠讓人來去未來與過去)
另外,后宮在台灣還投資有高砂啤酒即現在建國啤酒廠,台灣瓦斯、南日本汽船、東海自動車運輸、新興化工、國產羊毛、台灣製紙等公司的社長,以及其他十餘家公司的董事。
政經方面擔任過台灣商工會議所頭、台北商工會議所頭、台灣總督府評議員,及二戰後的日本台灣協會的會長。
一心一意想經商的后宮信太郎,打開始設定遠離國內到異地發展為目標,可是屢遭失敗的命運,即便落入『敗犬』他也一再挑戰,不曉得他有無受到創辦同志社的校祖夫婦新島 襄及新島八重的影響!
(本山五坑)
在夜深人靜舔砥傷口的同時,后宮有無想起新島 襄當初亡命美國所做的此首詩呢?
『男兒決志馳千里,
自嘗苦辛豈思家,
去笑春風吹雨夜,
枕頭尚夢故園花。』
(黃金有極為優異的延展性 可延展至1/10000厘米)
金瓜石金礦山的小檔案:
1890年在基隆七堵的基隆河段修築鐵路的工人,在河道中發現砂金。1896年 日本政府頒布「台灣礦業規則」規定只有日本國民才能經營礦業,剝奪了台灣本地人的採礦權利。
1897年日本據台後1897年由一位叫做田中長兵衛的人開設「田中組」進行金礦的開採。
1925年共同經營者的后宮信太郎接收「田中組」全部股權的轉移。
1933年日本礦業買下金瓜石礦山。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沒收金瓜石礦山。
1955年金瓜石礦山改制為台灣金屬礦業公司。
1987年金瓜石礦山封山。
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的經營期間,該公司總共採得23.8噸的黃金,全盛時期每年採得兩噸以上的黃金,至今據說該地還蘊藏著六百噸以上的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