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8 06:11:58wu0955

進入無人才時代的台灣

最近有中研院院士根據教育部資料提案,指出台灣的海外留學人數已遠低於20年前,而且還在繼續下降;同時,到國外讀研究所者已較15年前大減逾一半。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大陸海外留學生人數每年急遽增加,充斥各大學府,其畢業生在美國的知識經濟中心如矽谷,早已取代台灣留學生,成為中流砥柱。相反的,若干美國頂尖大學甚至慨嘆,即使有心要保障台灣留學生的名額,也等不到有心人去申請。
把時間再推遠一點,回到三、四十年前,台灣的精英一心追求「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其狂熱一如今日的海峽對岸。但在當時,有識之士莫不憂心忡忡,眼看著台灣的頭腦一波接著一波流失海外,國家將無人才可用,如何圖謀中興大業?孰料近20年來,正是那一批批自海外學成歸國的台灣精英,將台灣打造成資訊科技王國,一柱擎天地支撐著台灣經濟於不墜。而在同一期間,更是來自海外包括彼岸的許多目光炯炯的大才,從文化、政治、社會、環保、經濟各方面引他山之石,啟發蒙昧的心胸,將台灣社會整體向上提昇。倘若沒有這些人才,要打破文化的閉塞、政治的威權、社會的落後、經濟的困頓,還不知是何年何月。

如今負笈海外的學子陡降,而其中絕大多數又不是以追求頂尖學識自期;在富裕的家庭慷慨輸將之下,個個軒車怒馬、錦衣玉食,多不復往昔寒窗苦讀、懸梁刺股的奮發上進;一旦小有所成,便急急投入鑽營名利的行列,甚至遠走他鄉尋找發達門徑。今日的台灣,頭腦固未外流,他日做為國家社會的棟樑、打開國人心胸眼目的工作,我們又將期待於誰?

中研院院長說得好,如今留學生銳減主要是台灣的科技水平已高,國內研究所觸目皆是,求學已不必外求;而且今日早已擺脫白色恐怖,政治自由、民生樂利,年輕人再無必要乘桴浮於海。我們固不否認部份留學生的確受此影響而打消遠赴海外之想,但不論是否樂意,我們都不能不承認國內的高等教育不分科技、社會、經濟、文化甚至中國文史,都遠非執全球牛耳,其間濫竽充數者更不知凡幾;當台灣精英以此為滿足而不求登峰造極,僅此心態已令人失望太息。

更何況國內的學術水準儘管學步先進國家,亦唯以在SCI、EI、 SSCI等發表論文篇數是尚;國家每年撥出可觀經費透過國科會全面引領高等學校全力朝此方向邁進;但橘逾淮為枳,我們不但畫虎未成,反而在一切向發表論文看的功利現實之下,發表的多是些無人聞問、缺乏參考價值的「小論文」,使論文引用率遠遠落在近百名之列。在國家的全力引導之下,不分大才小慧,一皆皓首投入努力製做餖飣成篇的小論文行列,大量雞零狗碎的產出,反而阻塞了投身於不世著作,開創出大學問、大方向之路。近十年來台灣的碩學大儒相繼凋零,僅存的大師也垂垂老矣,卻見不到後起之秀;台灣已黯然進入一個無人才的時代。

其實李院長可能不忍道出,台灣精英不去留學的真相是,大批當紅的資訊電子業以高薪及更優厚的員工分紅,引得頂尖大學的高材生尚未畢業即一心想要鑽營其中成為科技新貴。這一群群頭角崢嶸、本來可望成為國家棟梁、學界巨擘、一代宗師的人才,就如此低賤地過早消耗殆盡。我們的政府更是助紂為虐,以愈來愈誘人、愈來愈大量的國防役特權,幫助業者早早綁住這一群本來或將有遠大前程的精英,為中低階的技術性工作出賣青春與才華。

李院長可能更未見到,含著金、銀湯匙出生的下一代,早已失去堅苦卓絕、打拚奮鬥的意志;在衣食無缺、家長百般呵護的環境裡,他們要啥有啥;種種新鮮玩意兒讓他們忙得應接不暇,夜晚又有打不完的遊戲、上不完的網際網路消磨通宵;不費吹灰之力進入高等學府,領導者忙於拜票固樁,教師們面對學生評鑑壓力要百般討好,於是「上課睡覺、下課尿尿」,大學時光何等快樂,又何苦要出國與洋人、大陸留學生硬碰硬、不知鹿死誰手?

當我們的精英不再出國追求頂尖的境界只求早成新貴,當我們的學者忙於製作小論文餬口升等,當大學校長忙於普選拉票,當教授為評鑑討好放水,當高等學府的學生只管睡覺、尿尿、網路、遊戲,當這個社會不再見到慧眼如炬、當頭棒喝的大師,而海峽對岸則一切反是,請告訴我,進入無人才時代的台灣,明天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