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 20:16:49Captain C

品德教養的第一步_做一對彼此賞識的父母

很欣賞一位朋友曾說過的幾句話,
「我有爸爸的鼻子,媽媽的眼睛,
在我臉上,他們從未離開過我。」

自我認同在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清楚地知道自己從何而來,
自我的可能與不可能,也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

想到父母,只想到他們的外在特質嗎?
仔細想想? 父母有哪些特點是你佩服的?
你有哪些個性上的特質跟父母相似?
那些特質是好的?不好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導他們生活大小事的能力或技巧,
其實不難,
需要的是耐心、引導、與陪伴。
而品德、氣質、個性等方面的引導,
對孩子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視。
而這些抽象的能力、精神與意志的鍛鍊、
甚至修養、格局、與自我定位等,
除了孩子本身的條件與傾向外,
父母能否助一臂之力呢?

當然可以,孩子的自我認同中不能沒有父母,
品德教養方面後天父母的引導也占了極重的比例。
要怎麼做呢?
首先,要做一對互相賞識的父母。 

例如,孩子有不專心的毛病,
可以說「你看爸爸做什麼事情都很專心,爸爸吃飯很專心,
很快就吃完了,還可以多出時間去做別的事。
爸爸工作更專心,所以大家都很喜歡他、
大家都說爸爸做事做得很棒。」
引導孩子觀察,孩子會從觀察爸爸的過程中,
學習爸爸如何專注,例如不一面吃飯一面看電視,
爸爸一次只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好再做別的事...等等。

孩子主動觀察而學習,不需要父母在旁嘮叨、叮嚀,
夫妻關係更會因此鞏固。
而先生知道太太注意到自己的優點,認同自己,
更會投入家庭、愛護妻子。

再例如,孩子的媽媽愛看書或音樂,
就是鼓勵孩子閱讀、學習音樂、堅持練習的最好機會,
爸爸常提到「媽媽愛看書,所以她常識豐富,
不但會說故事,也想得比較深入...等等。」
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孩子主動觀察,
從身邊的實際例子,以及這個例子帶來的正面效果,
對孩子產生的說服力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不需要旁人的催促,就會有一種內在的力量,
孩子希望也擁有這些特質,因為這些特質會帶來正面的結果。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更進一步,當然可以鼓勵孩子,
例如,「媽媽很喜歡音樂,可是因為當年功課不夠好,
媽媽又很用功,所以沒有時間多練習。如果你多練習,
應該可以做得比媽媽更好。」
這些話,從爸爸的口中說出,是更有影響力的,
為什麼,如果媽媽這麼說,
孩子可能以為父母想藉自己實現父母當年未能實現的夢想,
爸爸這麼說,不但肯定了媽媽的能力與當年的努力,
同時認同了對媽媽當年決定專注課業的遺憾。
孩子感受到父母共同的價值觀,
也在父親的鼓勵中,知道父母對自己的肯定與期望。

夫妻雙方彼此在孩子面前肯定對方的特質,
還有其他面向的好處,
例如,「爸爸認真工作、賺錢很辛苦,
我們一定要節省,用錢以前要先想想。」
媽媽這麼說,讓孩子知道父母彼此肯定與感激,
當然說服力遠比「我賺錢這麼辛苦,
你花錢得好好考慮。」來得好。

在品德教養方面,父母必須配合引導,
以對方的優點作為引導孩子的方向,
讓孩子在實際例證中驗證,
孩子自己會思考,要不要朝這個方向走。
碰上困難,孩子也會觀察與調適。
尤其是如果孩子從例證中學習了某種品德,
當孩子在其他例證中看到她/他欣賞的品德時,
也會激發出孩子「見賢思齊」的想法。

賞識另一半,在另一半身上找出優點,
在孩子面前表達對另一半的認同與欣賞,
就是孩子品德教養的第一步。
而且是影響深遠的一步。



除了痛,
還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