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2:23:48.ira

談花瑣事

.

.

大一第一天上課時,班導師要大家自我介紹。

.

.

我童年時期(1~ 12)的花蓮,對於大部分北部的同學來說,還是遙遠且資訊相對少的神秘縣市。直到1982 年之前(1982 是波爾多重要的世紀年份之一,也是目前少數還可以喝的年份酒),如果要到台北,只有兩種方式:搭飛機或坐客運走遠得要命且會吐的蘇花公路。

前者雖然費用貴很多,但小時候我卻坐過好幾次。連大人都怕當時某些路段還是單線通行的蘇花公路啊。 蘇澳和南方澳的繁榮,除了漁港及軍港因素外,蘇澳鎮身為台北花蓮的「中點」,走完蘇花,總得停下來休息,吃點東西補充元氣(畢竟剛都吐光了),另外就是上廁所,港區市區走走買買,恢復一下精神再上路。

.

輪到我自我介紹兼接受「提問」,有同學舉手:「花蓮有電線桿嗎?」他大概以為花蓮都是原住民,住在山裡或是海邊,部落式的生活,自來水及電等均無,原始落後。傻眼,我笑著回答:當然有啊!趁勢好好地行銷了花蓮一番。有位女同學後來還真的在寒假到花蓮找我。我記得她是台北人,景美女中畢業,當年還幫我買了「挪威的森林」.....,答應送她一幅畫,到現在沒有完成。

.

.

當時的花蓮其實跟現在「差不了多少」,就個人的經驗,我覺得以前的東西比現在要好吃很多。名店之所有為名店,基本上都是在那時候建立起名聲。

液香扁食,我小時候吃的都是使用藍白陶碗及湯匙,木頭桌椅,一碗十顆,好吃又有質感。有一次被母親帶去拔牙,事前哭個不停(年紀很小),媽媽說看完醫生就去吃液香,我立刻點頭,「勇敢」撐完整個治療過程,迄今還記得當時吃扁食的「快樂」心情。

.

沒到台北上課前,因為家族因素,往來台北也很多次(相較於同學朋友們),我知道台北很大,然而花蓮也是,差別在於前者是人口及城市規模,後者則是土地及較為低矮的商店樓房。

請大家規劃去花蓮玩時,一定要記住「花蓮很大」這句話。我發覺很多人所謂到過花蓮,指的大都是花蓮市及週邊。也許這種玩法適合短時間的城市人旅遊,但對於真正的花蓮在地「各類文化」,其實只碰到一點點邊或甚至沒有接觸到。

.

花蓮縣市當時中學生競爭也是很激烈的,男女分班,一班約有50人,我當時所待的國中,國一到國三都是19個班,男女各一半,全校學生人數大約 2800~ 3000之間。

「能力分班」是當時口頭上不說,但實際每個國中及高中都會實行的常態。現在想想,其實這麼早就「判定/決定」還僅是13-14歲小孩子的「未來」,可能小學時住的偏遠一點(學習機會少)或只是自身開竅得晚,到了國一下「能力?」分班,就被打入另一個世界,在那個資訊獲得不易的年代,從此很難翻身,這種教育制度,怎麼也不是正確培養人才方式。

我其實還蠻喜歡幫人「上課」的,啟發式,互動式,讓受教者能經由課程講解,舉一反三,甚至開發出自我興趣,然後深研。這幾年,父母都過世了,自己也變成獨身,我真的有在思考是否就回家鄉,不待花蓮市,而是到花蓮縣的鄉下角落,看能否做更多的事。除了回到以前的鄉下生活外,另外就是幫助家鄉的小朋友們。

.

.

對於台北或城市這種餐酒會,我已經玩夠了,也知道自己喜歡的並非那種排場或名牌追逐似的飲酒方式。

回花蓮,不見得不能喝葡萄酒吃好料理。

我又不是不會煮菜。

.

.

這篇沒啥麼主題,單純雜談。

.

.

Photo:iPhone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禁止酒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