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 09:45:19.ira

神祕第六感

.

如果把『美味』這樣虛幻的形容,勉強用半計量的方式來分析。

我是說,所謂用餐時,食物帶給人的『五感』體驗 -- 視、嗅、觸、味、聽。

記憶裡最深刻的食物,往往不是最貴的那幾樣。

價錢並不在五感的衡量標準裡。

.

.

而,若把『心』這個神祕的第六感也加入評判標準,所謂的美味,就更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

.

***

.

.

真正的『釀造酒』,我是說啤酒、清酒(米酒)、果實酒(如葡萄酒)等,原料的狀況,對於成酒的品質,有著大小不同的影響。

.

果實酒因為原料本身通常具有濃厚的香氣及特殊的味道,所以採收時的酸甜香,差不多已經決定酒可能的味道呈現了。

.

葡萄酒釀酒師,不管『人』或者『酵母』,扮演的是自然風土的傳遞者。 透過細心的技術,想盡辦法,只為了讓酒在完成後,依然能帶有原始果實的味道。

.

穀類(米、麥、小米、玉米、馬鈴薯、地瓜、高粱等)釀造酒就不一樣。因為穀類本身的香氣及成分不及一般果實(水果類),釀酒的方式多了一道糖化酵素的轉換,完成後的酒體與原本的穀類原料間,基調輪廓雖然還是勉強聞得出來,但相似度不像果實酒這麼明顯。穀類釀造酒的味道,很大部分是來自於酵母作用所產生。

.

.

『不同品種的葡萄對於葡萄酒味道的重要性,大約佔了八成!』,這是一位同樣橫跨葡萄酒與日本酒兩個領域,且與日本酒廠交好的資深日本品酒師,跟我討論釀造酒時,所說過的一段話。

『日本酒呢?』,我問。

『米又佔了酒多少成的風味呢?』,最近在整理酒米的資料時,對這個命題充滿了疑問。

『知道葡萄的大略特色(需要的成熟環境、果實的酸度及皮的單寧)、釀造方式、釀造過程、產地資訊和當年氣候狀況(所謂年份)等,大概就可以判斷出該款葡萄酒的可能味道了。』 ,還來不及等對方的回答,我又說。

想了一下,他用一種很誠懇的態度,謹慎地回答:『日本酒的話,米大概佔兩成左右而已。』

『不同種類的米,蒸好後,即使是很資深的釀酒者,也不一定可以很準確地分辨出它是哪一種酒米。』,他接著又說。

『所以,跟葡萄差很多。』,我點點頭。

『對!跟葡萄差很多』,『這也沒辦法。』,他回答。

.

我想也是。

『這是兩種原料本質上的差異!』,我回應道。

心照不宣,兩個人彼此笑了笑。

.

.

.

.

Photo:好友提供,西班牙某酒廠的葡萄園。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禁止酒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