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9 10:00:00.ira

銅筷與判官筆



前幾週趁著端午週末連假,特定到一間文青雜物店裡閒逛(類似台北市更大的老牌雜貨店藏寶圖),把店裡的陳列仔細看了看後,不客氣地講,「多不實用」,空有類似有趣的創意,可是實際操作起來卻不是那麼順手,搖搖頭。
文創不能只是在電腦前設計,而是得先花心力「把玩」所欲設計物品的適用對象。比如茶具,必須先有茶的基本甚至中等程度的知識及經驗,才能知道玩茶人的需求。同理酒器設計亦然。
想當然耳,自以為是,或把器材當做藝術品來創造;前者會落入難用的窘境(當然賣不好);後者能成功的幾稀矣。
離開前,買了幾支黃銅筆(頗好寫),不便宜,不過很有質感,除了一支自用外,其他可以當禮物送人。結帳時,順便問了筆心,想帶一些回家,日後替換。老闆回答沒有現貨,得調。
「為何呢?」我問。
「因為不確定會不會有人買,所以不敢屯。」
這樣的回答,我只能搖頭。有人買一支兩三千的筆(非鋼筆),而墨水用完就丟棄嗎?筆心是必備品,且又不貴,怎麼不至少準備一些在現場呢?
筆心墨水用完後,難道用這銅筆當免洗筷嗎?還是模仿武俠小說中的判官筆??
嘆了口氣,既然現場沒有,只有再付款預訂了十支筆心,請他們到貨後通知。
「大約幾天就會到了。」老闆很客氣地回答。
服務態度沒話講,人也很盡心說明。
不過,我真的納悶,台北也不小,天氣又開始變熱了,買個筆都要分兩次,真的是「浪費時間」啊。
年紀大了,最討厭的就是浪費時間。
若非真的很喜歡該款台灣在地設計的黃銅筆(的確好用好寫,18/20),不然我就乾脆不買,走人了。
.
.
浪費時間(除了休息外), 很不好。
創意濫用,白做工,也不好。
.
「文創」一詞,跟「手工」、「時尚」、「創意」、「證照」等,在本地均已是被濫用的詞彙,某些場合看到類似的字眼,有時還帶有「嘲弄」的意味。
文創這事,真的要寫,很難千把字就結束,先擱著吧。
.
.
離開前,與老闆聊了一下上述個人「偏激的看法」,他苦笑著回應(大概心裡想遇到奧客了)。
表達自己有在喝酒,詢問他是否有特殊酒器商的管道,可以幫忙找尋甚至弄點客製化的東西嗎?
「哪些呢?」他問。
我回答:比如「醒酒器」,或有刻度的杯子,甚至染成黑色(暗色)的杯子(一些高級酒器廠有出),可以嚴格保溫防震的酒袋,餐桌布,拭酒布等。
抱怨了一下文創品的不實用,舉了醒酒器及杯子的例子,解釋其中設計的原理。
藉此說明「值」及「質」的意義及順序(當然是海恩個人的想法)。
.
白話的說:沒有「價值(意思是不好用/不值得)」 ,外表設計的再有「質感」也沒用。
無論如何,除非是藝術品,不然「值」必得在「質」之前才行。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裡,任何商品得先滿足前者(充要條件),再去追求後者(必要條件)。
更白話的說:唯有好用(值佳)又好看(質美),產品才有意義及競爭力。
.
.
隨手拿起新筆,在桌上的散頁紙張,畫了「葡萄酒」醒酒器及酒杯設計的重點及注意事項。
「你知道一瓶正常葡萄酒的容量是多少嗎?」
「醒酒器或酒杯的功用是什麼呢?」
「影響酒體風味的關鍵是......」
我又犯了好為人師的壞毛病,滔滔不絕地講了快半小時,老闆聽得似懂非懂,回答「自己也是搞設計出身的,一直都沒想過先生你提到的這些問題。」
.
我當然知道,有些杯子的確有「聚香」或提昇酒體味道的功能。
那個大吟釀杯或是日本酒滴狀的手工杯(裝木盒裡),台灣我應該都是前幾個買的人,地點是早年代還在敦南誠品地下一樓的誠品酒窖。當年我是初哥,不過也是常客。喝葡萄酒及日本酒的二十年歲月,始於該處,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我當時還在那裏買了一個價值七千多的牛排鐵紋鑄鐵平底鍋,重得很,又不好保養。自己的年紀越大後,感覺起來越難用。結實厚硬,算是七大武器之遺珠 .....。
大吟釀杯我用不到十次,就將其束之高閣,酒滴杯也是。
清酒在台灣有兩個很嚴重的致命點:台灣人的酒量普遍不好,另外酒體溫度的控制很重要。這兩個問題,前述杯子都不太能克服,讓我很失望。
特別是那個大吟釀杯,對我來說,簡直是個笑話。
.
.
.
扯遠了。
離開時,老闆送客:「先生有空請多來,我請你喝咖啡。麻煩再多提供一些意見,比如擺設及其他物品的選擇等。」
.
「嗯?!」,也許他覺得眼前這個憤青(應該是憤中),心理似乎該輔導了 .....
.
.
.
.
.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禁止酒駕

上一篇:黃花夢

下一篇:莫比烏斯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