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心得--第七十六章 柔弱章
《道德經》心得--第七十六章 柔弱章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承)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轉)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合)
此章老子教我們惜氣內斂,藏神內用,中和修身,無為養道。人乃寄天地中之一物,物有長久者,有速敗者。人之生也死之門,死也者生之戶。
人秉天地之靈秀,得陰陽四時之氣,感父母乾坤之精,皆是一派中和之氣,生而為人,養而成體,長而成形,得道以成仙,失道以為鬼,俱在和與不和之間,在己之修為而已。己之修為,其柔弱也故生,其堅剛也故死,於是方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剛;無他,在於「中和」二字之間。道之為物,無形無象,其散為用,唯弱唯柔,這柔弱不完全是道,卻與道相差無幾,故天地循圓周而運行,在柔慢得好似不知不覺中便交替了四季,萬物便在這柔慢中得以化生,更在時雨和風之柔順中得以生成,是天地以柔弱為用之象徵也。
讀經心得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就像嬰兒剛出生的時候,那時的身體極為柔和軟弱,因他正在生生的階段,政身體極為柔和軟弱;但經中年、老年時,身體卻逐漸變得很堅固而且強硬,一旦死了之後便冷硬強直。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剛出生的時候,為一葉嫩芽,是很柔脆的,但成長後枝葉卻逐漸變得很堅固而且強硬,若是死了,形體就變為乾枯而堅硬枯槁了。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死之徒,為死亡的方面,也就是屬於死亡的那一類。所以說堅強是屬於死的那一類型。生之徒,為生存的方面,也就是屬於生存的那一類,凡是柔弱的都是屬於生的這一類型。此句是由「人之生也柔弱」推演而來。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
兵,象雙手持斧,械也,武器也,引伸為砍伐。在兵力強盛時,容易恃強而驕,驕傲的結果就是輕率用兵,而導致失利,反而不能勝,所以用兵示弱著,謀深而工,敵輕而玩之,故勝。恃強著,膚淺而驕,敵懼而備之,故不勝。樹木長得強壯粗大了,長成棟樑之材時,容易被工匠看到,因而一定會被砍伐。
在作戰時,較強之一方,如徒恃其強,輕於用兵時,一旦交戰,反而不勝,此為「驕兵必敗」的道理,樹木一旦長得高大粗壯時,就會被破伐而無礙了。
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由此可知,凡是強大的,應該居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處在上位。柔弱的常處於上,如壯根居下,嫩枝葉居上,由上列的例子得知如下之結論:凡是好強、爭勝,自誇的,想居人上的,結果必定是被人厭棄的,反而居人之下,而凡能以柔弱自守的,不想居人上的,結果總是被人擁戴,而居於人之上。
心得結論
本章老子借物喻〝道〞,老子尚柔弱而斥剛強,故以人和草木來作比喻,他說:試看當人活著時,其肌膚柔軟而富有彈性,一旦死了便冷硬僵直,不能屈伸。
凡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駕御天下最堅強的東西,這說明唯有至柔之大道,才是駕御天下一切堅之利器(一滴滴的水珠,可以滴穿堅硬的石頭,一隻柔弱的虫蟻可以使堅石般的堤防垮下)。若捨柔而想以堅攻堅時,這是無濟於事的。天下沒有ㄧ樣東西比水更柔弱的,但是任何能攻堅強克強的東西,也沒有一樣能勝過水的。
天以氣居上,地以形居下,氣屬柔弱,形屬堅強,故天始終居上而地始終居下也,況地因有形就有變壞,天雖有氣而無形,故長久不變,這不但是柔弱勝堅強之又一例,而且更可窺悟出堅強者多趨於有為(形),柔弱者是向於無為(理),故老子教人「專氣致柔」就是棄形入理,同時亦是強調,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之理。
天地之間陰陽相對待,〝動〞的力量越大,反方向的阻力越強大,打擊的力量也最大,反擊力量也大,如果一個人心性剛猛,剛所遭遇的一切必定剛猛,以硬碰硬必有損傷,所以要以柔克剛,〝犁頭之鐵〞經不起柔土的磨損,〝水〞性柔和,但俱有洶湧的氣勢,〝火〞性剛烈,卻有形無體,由此可知柔和乃是養太和之氣,修德進業的人,若不知溫和謙讓之柔和妙理,則難把妙道修圓滿。
此章無他也,以修道的立場:
明於心者,謂之柔;見於善性者,謂之弱;和於中道者,謂之生。明心見性,生生不已,慈悲喜捨而成道。
迷於心者,謂之堅;亂之於性者,謂之剛;不和於中者,謂之死。迷心亂性,死而已矣。上下於此明矣。
老子深知宇宙之門的往不復的常理「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都是自然之理,為人處世,老子不主「修身」而重「保身」,不談「愛人」而尚「順人」要做到「保身」「順人」,就要「篤守虛靜」,因為「虛」「靜」是萬物根源的狀態,面對世事的紛擾,人事的紛囂,仍以回返原樸清靜為宜,這正是反本歸真的道理,如此則人能無欲無求,不為外物所擾所惑。
上一篇:道德經心得--第七十五章 貴生章
下一篇:道德經心得--第七十七章 張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