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6 22:06:08福哥

對『般若』的淺見

 

對『般若』的淺見

般若是佛教經典名詞,本身俱有五不翻譯之一
一 秘密故不翻:
二 多含故不翻:
三 此無故不翻。
四 順古故不翻。
五 生善故不翻。

佛教認為開發般若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偽,斷除煩惱;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脫。大乘菩薩以般若智慧作為六度的上首,所以能悲智雙運,濟世利人;三世諸佛都是因為證得無漏智慧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經典上說:般若為諸佛之母。
  〝般若〞是智慧的音譯,因為它的含意比世人觀念中的智慧還要深遠,人聞則生殷重之心。而智慧含義膚淺,有善有惡,有正有邪,有知慧與愚痴的相對;般若是純淨,不善不惡的,不淨不污的,也沒有增或減,是永恆不成滅的,是真實無漏的。所以根據譯經〝五種不翻〞的〝尊貴不翻〞法則,古來都直譯為「般若」,而少用「智慧」來表達。就如同道場在智慧上再加一個妙,叫「妙智慧」與智慧區別,是相同的出發點。

佛曰:般若

儒曰:誠明

道曰:清靜

般若是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的智慧,般若並非外來知識,而是眾生的清淨光明本性,是眾生的本來面目,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大乘般若的妙用,不僅在徹悟諸法實相,離一切虛妄而得解脫,更重要的是,菩薩以此無所得的般若大方便,廣行六度萬行,而能一切捨不取施想,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住於忍力而不住眾生想,行於精進而離身心,修禪而無所住。般若是諸佛菩薩親證諸法實相的一種》〝圓明本覺智〞,是離一切迷情妄想的清淨無分別智,是通達一切法。自性本空、本無所得的〝真實無相智〞。般若是通達諸法真理、指向人生正途的法炬。惠能大師說: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

當我們求道點道時,有前賢說點心,每個人都有一顆心,一般人所了解的是肉團心、妄想心、分別心,卻忽略了本自具足的靈知良心,這才是真心。真心就是般若體光明性,有了般若妙用的心,宇宙世界皆在一妙心中。『般若〞可以取喻為〝鏡子〞。一個人不管胖瘦美醜,只要在般若的鏡子(大圓鏡智)前一照,當下實相現前,見到本來真面目。一貫道弟子,平時在献香時去對合同、成全研經,做種種修辦功德立德,就是要擦亮心中的般若的鏡子(大圓鏡智),心淨則般若現前。有了般若,即使遭受批評毀謗、無理打罵,都可以視為消災;遭遇挫折、打擊、冤屈、侮辱,皆能視為逆增上緣,以之作為修道之養分,而能滋養菩提善根。所以,有了般若,人生的境界就不一樣了。因此,學道除了要涵養慈悲心之外,更要具足觀空的「般若」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