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心得~第五十九治大國章
《道德經》心得~第五十九治大國章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治大國,若烹小鮮。(前提)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假設)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之。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推論)
讀經心得:
此章是老子講治國立民之道,説明凡所治的範圍依大道,愈應須由道化之自然,不可能多事更張,所謂「無為而治」即是「與其動而滋紛,不若靜而無為」之理由中得來,因此治大國如單憑法令制度等以求約束老百姓,就愈未能在自性上啟發其克已者,這是得不到理想之善治的,所以治理大國之道與烹調小魚之道可以共通比擬。以「道」的範式君臨天下,各種異湍的存在就不再顯得變化莫測。不但可以與鬼神合德,而且亦能與天地同流,天下萬物盡沐於一大無為狀態中,互相交流而不相害,非但它們不再顯得變化莫測,即使變化莫測也難以傷人。非但它們的變化莫測難以傷人,聖人也不會去傷害它們。大家互不相傷,所以就推重同道之德而在道的蒞臨下和平共處,是即治大國之要諦。
治大國,若烹小鮮:大國:為萬乘之國。小鮮:小尾魚。老子以小魚喻治大國,並不以大魚為喻者,是因老子根據真理微玄之旨,以小魚之本體柔弱,在烹煮小魚時用火不可太過,也不可不急,先後緩急而得宜,則魚全而肉不潰,更忌橫七豎八地亂翻,否則小魚必然稀爛。若在國家來説,等於稍有不慎即入有為而成異政了。治大國亦是一樣,如果法令層層疊疊,朝令夕改,標新立異,反覆無定時,則老百姓亦因無所適從而將習以為常了,所以一個有德的為政者,會若烹小鮮的做法,是治理其政。若烹小鮮者必看執灶者之火候,民本善良,亦學治國之抉擇,故治大國若能和烹小鮮一樣,能保持美味不失原形不碎者,則治大國之妙徑才算入門。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有道者君臨於天下,則視百姓如同釜中之小魚,總以保持子民原樸為前提,使人人各安其所,各樂其生,而自然無為而治。就是處於陰界之鬼祟亦安處於陰暗的地方,不起作用不越至陽間之上來作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鬼神是陰陽造化之功,皆重視「道」,故一心一意庇佑天下善良百姓,絕不傷害人民。非但鬼不出來作祟,連神也重視道,以庇佑天下善良百姓為己任,絕不會傷害人民。非但神明不傷人,連聖人亦以「道」君臨天下,以無為而治的大道,來感化百姓,使人人皆明白於事理,而絕不強調以刑法來治人、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教歸焉:也因為鬼神、聖人均不傷人,使鬼神也各安於陰陽,聖人則施無為教化,使天下萬類盡納於一國祥和之中,各順其自然之理性去發展,交織成為一大德國,一片溫馨而祥和。純樸祥和的世界。執政者與人民都不相互傷害,所以人民在安居樂業之餘,也有餘力修德,因此聖人德行的教化,潛移默化,也使得人民的性情,歸於至善。
心得結論
此章老子要為政者,做大事者,要以無為之道,福利於道親大眾,而突顯有為之害,凡負苛天命做大事者,要以安靜無擾為主,行其所無事,則道親自安而樂道,而蒙其福慧矣!故須若烹小鮮,有條不紊的不可撓,撓之則靡爛而不全美,道務亦然,若不道者,則怪力亂神為之,而傷害道場的健全。
修大乘法者,須若烹小鮮一樣,謹慎的細火慢燉,不急於解脫成就佛道,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如《詩經.小雅.小宛》:「溫溫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臨于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的去行持修辦,從低處著手(謙德),從小處入手(意念),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使其心源.性初清靜無為。
一般修道者,易著於四相,不然就著於法執,沒辦法入於「大乘佛道」的視野;所以老子叫我們以「道」來行於天下,也就是修辦以「道」的規範來行於天下,其鬼不神,鬼喻陰暗,神喻光明,鬼為者陰暗中的眾生,也形容人內心的陰暗面,就是講妄念.邪心,也就是為陰暗內心深處的塵沙無明,因以「道」行臨於天下,則不起作用,入無餘涅盤。
也因為鬼神、聖人均不傷人,使鬼神也各安於陰陽,聖道則施無為教化,使天下萬靈,盡納於大道彌勒慈懷的祥和之中,各安其命,各順其自然之理性去發展,交織成為一大淨土,一片溫馨而祥和大同之世。純樸祥和的一貫道場。前人與後學都不相互抵毁;所以壇主、人才、道親在安靜樂道之餘,也有餘力修德,因此聖道的潛移默化,也使得道場中壇主、人才、道親的性情,能歸於至善。
上一篇:道德經心得~第五十九長生章
下一篇:道德經心得~第六十二 道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