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0 10:31:37福哥

道德經心得~第五十九長生章


《道德經》心得第五十九長生章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治人,事天,莫若嗇。(起)
    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
()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轉)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合)

讀經心得

此章是老子以長存論道:長存,長遠的生存,永遠的不滅,天地萬物什麼東西可長存,不生不滅(長生.永生)?天地萬物都是無常,只有上天所賦與的靈性是永常不動,不生不滅。而要保守保存,係取本章最要緊的一個字叫「嗇」,這「嗇」含意極廣,簡言之就是珍惜我們與生俱來的固有本性,慳愛我們的天德,不被物慾腐蝕,不使氣質動心,心不妄用,意不濫馳,能「嗇」這些天德,自然用之不盡,不嗇就是不浪費這些上天賦與的寶藏。

是以人要惜福,不要浪費精氣神,淪喪天德,若浪費精氣神,淪喪天德,那麼雖言修身養性,則必心志不守,雖言修辦,則會事與願違,是因自身寶藏空虛之故,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這是説能將已放出之心收回來,堅守精氣神,使重歸未放之前之原態時,這才是人生之真正學問,可以受用一世而無窮,這比世間任何學問、名利財貨是有切身利益的,是以世人初時不知「嗇」(惜福),因外誘與妄念而將本心漸漸的放失蹤慾;今經真理之啟發而將放心收回,使復本位,這與本章之「嗇」是殊途同歸的。

治人,事天,莫若嗇:治人:治理己身,使精氣神不浪費,歸納於一身,方能事天,心身健康方能替天行道,進而敬天地、禮神明,心存虔誠去闡道。嗇就是收斂、儉樸,不浪費精.氣.神,也就是惜福上天所賦於你的精.氣.神去修辦,去治理天下。一個進德修業者,首貴在於去人慾之私,整飭己身之德,使精氣神集於全身,進而當敬天地禮神明,須心存虔誠,存心養性,使視聽言動均不違於理,欲達此功夫最須發揮「嗇」德,即是克己復禮,返本修性,以事天。

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急時早早養存愛借(道),所謂「嗇」是要急時早早養存愛借道,不離乎道,心存道心良心。

早服謂之重積德多積儉「嗇」德,是樸之美德,也就是早早勤於修道,就是厚積善德。俗曰:積德之家必有餘慶。並能在災禍來臨之前,及早服從於道,一再不斷地累積厚積善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多積儉樸「嗇」之美德,沒有不能勝任、克服的事;能夠厚積德做到清靜.無為.自然就沒有任何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則不管在治人、事天等工作,均能得到上天的勝任以治天下。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在知「道」之微妙玄通,能夠厚積德做到清靜.無為,則事事能克服,在治人、事天等工作均能勝任。其内聖之德既全,則更能體會上天「道化」之微妙玄通,深不可測,既然大到沒有極限,非人能力之究竟所能為的。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常久,是謂深根固蒂,常生久視之道:像修到如此,德全而能人服者,當擁有國家,也就是可以治理國家,最足以負起化世治國之重責大任。一旦有此治國之道,國自可長治久安,故知天地之根與柢為「道」最須深及固,這叫做「深根固柢」,深植根本,鞏固基礎保有治理國家的根本,不懼考驗,則為長遠生存,永久視事。永遠不滅的不二法門,亦即以道治國,才是永久生存之道。

心得結論

這章很明顯地看出老子,強調在修辦「用嗇之道」,以此來管理道場、服務道親、替天行道以事上天,均可得「死而不亡者壽之道」永生之道,此中當循如上老子教我們的兩個原則:1、遵循天理,2、厚重積德。「嗇」就是儉,在易經學上為「生生之謂道」之要義,凡能體天道,以治人道者均當效此「嗇」道,以藏其無限生意,以養其無窮生氣,以厚其無盡生機,使彌綸天地,使一片生趣盎然而綿綿不絕,生化不己,生生不息,本此功夫而下,即孟子曰:「存心養性可以事天」的道理一樣。所以在一貫道重視清口守戒、行功立德,遵循佛規,心存虔誠,存心養性,使視聽言動均不違於理,欲達此功夫最須發揮「嗇」德,即是克己復禮,返本修性,以事天。 

有道者,俱浩然正氣,鬼神同欽,重積德者,輝光足照六合,如古之聖賢仙佛等..,距今幾千多年,然而其德學、智慧之光,長照寰宇,歷久彌堅,而且重積德者必然是至德,所謂至德,至道必凝焉;以此而修,自然根深而柢固,超生了死之道何患不成。

像修到如此,道圓德全而能人服者,當擁有道務的責任時,也就是可以治理道場,最足以負起化娑婆為彌勤淨土之重責大任。一旦有此修辦之道,自可成為健全道場,故知天地之根與柢為「道」最須深及固,這叫做「深根固柢」,深植根本,鞏固基礎保有安定道場的根本,不懼考驗,則為慧命永續,永久視事天下眾生。永遠恆繼的不二法門,亦即以「正道.正法」做為規範,才是永續慧命之道。 師尊師母傳我們的無上大道, 惟有誠心保守、合德同心,彰顯諸佛本心,體現彌勒慈行,承三曹之重任, 立人世之標竿,盡心了愿,三多弘揚,渡人多、清口多、開荒多,於現實人間,完成祖師鴻慈大愿的人間即淨土(彌勒淨士)。

(悄悄話) 2015-08-10 11:18:19